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部署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任务,首要任务仍是“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此外,会议还提出“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
与今年年初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投融资综合改革”相比,本次会议从资产端、资金端来定义改革方向,从资本市场功能视角转向要素视角,改革方向和重点更加明确、清晰。
资产端改革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培育一批高质量、稳回报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持续把好市场入口关,畅通出口关。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7月27日,今年以来57家公司登陆A股,合计募资606.46亿元,其中55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同时,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加快出清。今年以来,有24家公司退市,涉及市值退市、面值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未来,随着科创板“1+6”改革举措落地,以及创业板深化改革的一揽子举措出台,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优质高科技企业。
另一方面,要用好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自“并购六条”及其配套规则出台以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收购上市公司、优质未盈利企业、拟IPO企业以及跨行业并购、跨境并购等一批典型案例落地,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主渠道。同时,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炒概念、盲目跨界及时出手,推动并购重组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金端改革聚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专业机构投资者长期稳健投资不仅能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引导市场投资理念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转变,增强市场稳定性和韧性,还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投资回报。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措并举为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一方面,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明确“类平准基金”地位,并持续增持宽基ETF;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有利于提升其投资积极性和稳定性。
后续,需要持续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合理扩大投资规模,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以及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鼓励“长钱长投”,夯实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石。
可以说,资产端与资金端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优质资产是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核心,稳定、充裕的长期资金则为优质企业成长提供坚实支撑。随着“两端”改革深入,资本市场生态不断优化,资源将更加高效地配置于优质资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