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逆全球化风潮愈演愈烈,资源品的战略重要性正在得到市场共识。
2020年以来,一场从煤炭到黄金,再到铜、银、稀土等资源品的大宗商品行情迅速扩散,资源股投资重回投资者视野。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西部利得基金新任基金经理管浩阳,从研究员到即将掌舵新基金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他正将历经九年打磨的周期股研究框架投入实战。
在管浩阳看来,当前时点投资资源股,供给比需求重要,贝塔比个股重要。这场已经启动五年的大宗商品行情可能仍有机会,资源品正从“周期商品”向“战略资产”蜕变,理解逆全球化对资源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深刻变化,是把握这轮贝塔机遇的关键。
九年深耕周期品研究
管浩阳自2016年入行起便深耕钢铁行业研究。彼时,钢铁行业刚结束为期四年的下行周期,却恰逢宏观经济复苏与行业供给侧改革共振的历史机遇期,他入职不久便迎来了行情拐点,也从中逐渐领悟到周期股的核心规律。
“比如2017年,我曾经挖掘过一只主营石墨电极的公司。作为炼钢的关键材料,石墨电极的价格4个月内飙涨8倍,个股股价也有超过3倍的涨幅,当时我才工作不到一年,行情的演绎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让我意识到两点:一是周期品的产品价格弹性往往远超想象;二是行业贝塔比个股更重要,个股可能有瑕疵,但行业贝塔会让它瑕不掩瑜。”管浩阳表示。
后面几年,管浩阳从钢铁出发,把能力圈逐步拓展到建筑、建材、有色、化工、煤炭等多个行业,用九年的深耕形成了全周期品的研究图谱,也担当起西部利得基金研究部周期组组长。
他坦言,尽管周期行业同属大类资产,但不同子行业间的壁垒极高。比如钢铁是典型的国内周期,关注点集中在政策与需求,而有色则是海外周期主导,比如铜、铝的价格更多受全球供需影响。此外,有色行业细分品类众多,贵金属、工业金属、能源金属的逻辑差异巨大,这种跨领域的研究,既是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耐心的磨练。
而此次他拟管的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是他在深耕了九年周期股研究后,担任基金经理的第一只产品。
作为新锐基金经理,管浩阳将自己定义为“基本面趋势投资者”,以景气度为投资核心,注重边际变化的捕捉。“周期股的波动往往由行业景气度驱动,个股阿尔法的重要性相对次要,而如果价格上涨和企业成长性可以同时出现,股票价格会和市场预期相互影响、自我强化,形成很强的反身性,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管浩阳表示。
四大分类定位资源股
在实现完整的周期品覆盖后,管浩阳将资源股划分为四类资产,并且针对不同类型资产构建起差异化的投资框架:
一是景气类资产,即处于上行周期且业绩极具爆发力的资产,比如黄金、白银、钾肥等。对于这类资产,由于企业盈利会随着产品价格不断变动,所以价格比估值更重要,研究的重点就是持续跟踪价格和市场预期的价格趋势,并不断验证业绩。
二是主题类资产,即价格上行但还没有业绩的资产,比如稀土、小金属等。这类资产往往估值较高,且业绩还未兑现,市场很难给出客观的估值,所以研究的重点是价格走势和市场情绪。
三是价值类资产,即价格相对稳定且估值偏低、下行空间有限的资产,如铜、磷矿等。这类资产可以把价格看作一个相对固定的变量,重点看公司成长性和估值的匹配程度。
四是红利类资产,即价格稳定但股息率较高的资产,如原油、煤炭等。由于资源品价格很难特别稳定,所以合理股息往往比其他红利类资产要高,可以重点寻找有股息率修复可能性的资产。
“我们的策略更倾向于以景气类资产为主,其他三类为辅,为组合挖掘更多的超额收益。”管浩阳表示,自己会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工业金属与贵金属,以及小金属及部分受益于“反内卷”主题的子行业,以期增强产品弹性。
比如,对于铜价,管浩阳认为在五年内值得持续关注,“铜是确定性较高的品种,核心驱动是供给刚性,全球铜矿品位连年下降,新矿发现难度骤增,需求端电网投资与新能源支撑强劲,即便经济弱复苏,铜价中枢仍然会在未来四至五年有所表现”。
本轮大宗商品周期仍有机会
具体到本轮资源品行情,管浩阳判断:“从2020年启动至今,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可能仍有机会,核心支撑是供给端难以逆转的刚性约束。”
管浩阳认为,当前,大宗商品在供给端面临三重枷锁:
一是资本开支不足。由于矿石品位下滑、成本上升,矿山回报率下降,导致虽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多,但仍不足以刺激大规模投资,大部分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属领域仍然没有很大的资本开支,企业扩产谨慎。
二是优质矿山减少。由于资源消耗,当前大型矿山、优质矿山的勘探其实并不尽如人意。
三是资源品战略地位升维。从刚果金禁止钴出口,到印尼提高镍矿关税,各国正通过行政手段推升资源价值,未来,更多金属可能成为战略筹码,资源品正在从“周期商品”变成“战略资产”,获取壁垒将持续提高。
“当前,虽然供给端的约束对资源品价格占据主导影响,但需求端也正面临新变量,逆全球化推动产业链重构,比如墨西哥、越南、印度获得更多投资,这会对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形成长期利好。”管浩阳表示。
在管浩阳看来,在逆全球化重塑格局、资源战略价值被重新定义的时代背景下,供给端的刚性约束已取代需求端的潮起潮落,成为驱动周期的核心引擎,为资源品构筑起长期的价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