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资私募锐联景淳的创始人,许仲翔的名字始终与量化投资领域的研发与创新紧密相连。从2002年联合创立Research Affiliates(锐联美国),到2018年聚焦中国市场创立锐联景淳;从联合发明RAFI基本面量化策略,到持续在多国市场开拓智能贝塔(Smart Beta)策略,这位拥有加州理工学院双学士、斯坦福大学硕士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博士学位的学者型投资人,始终以“连接东西方市场”、深耕量化投资为使命。近日,在与许仲翔的深度对话中,他围绕今年以来全球宏观环境、A股市场韧性、锐联景淳的策略迭代等话题,分享了独到见解。
从基本面洞见估值韧性
谈及今年以来全球宏观环境和金融市场的动荡,许仲翔的第一句话就直指投资核心:“市场最大的风险永远是估值。”在他看来,尽管今年全球宏观环境充满变数,包括全球经贸环境剧烈波动、地缘政治风险此起彼伏、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频繁调整等因素相互交织,但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韧性和强势并非偶然,其关键因素在于“几乎所有负面预期都已被提前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今年初,很多人担心美国政府换届会导致经贸政策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但市场早就把这些担忧‘算’进了股价里。”许仲翔解释,当现实情况“没那么糟”时,A股便展现出抗跌性。反观部分海外市场,因前期估值过度乐观,反而在上半年的波动中调整更深。“这就是估值的魔力,它能提前消化情绪,也能在事实明朗时修正预期。”许仲翔表示。
许仲翔对估值的精准判断,正是他在年初市场情绪低迷时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底气。他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国民的高储蓄习惯以及强大的制造业竞争力,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优势。
对于下半年的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许仲翔给出了“市场可能正在慢牛起步”的积极判断。“货币政策宽松信号已经明确,只是效果发酵需要时间,投资者不必纠结短期数据。”许仲翔表示,他更关注信心的回归——当投资者开始认可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从代工思维转向科技创新和IP创造,市场估值体系便会重构。此外,许仲翔强调:“今年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在全球经贸环境震荡中的战略定力,都在重塑市场信心,这种信心带来的持续性行情,反而更能吸引长期资金。”
随着近几个月中国股市震荡走高,外资动向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对此,许仲翔的判断带着量化研究者的严谨:“大资金入场需要过程。”他解释称,外资机构的投资决策链条长,从研究市场上涨逻辑,到内部决策、审批、筛选管理人,往往需要数月时间。“现在外资只是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看到我们的科技潜力、经贸实力,只要市场缓步上涨的格局持续,他们就会逐步重新大规模买入中国资产。”许仲翔表示。
以多元策略对抗波动
在锐联景淳的策略版图中,两条主线清晰且互补:基本面量化与多资产配置。这也是许仲翔眼中应对市场波动的“双引擎”。
“基本面量化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许仲翔介绍,这套模型融合了价值、成长、质量等多维度因子,通过低频调仓捕捉企业长期价值。目前,这套策略已经成为了公司相关策略产品的“底仓”。
在过去三年,多资产配置策略成为公司很多高净值客户的“安心之选”。“没人能精准预测明年涨股票还是涨黄金,那就都配一点。”许仲翔称,这套策略的底层逻辑是“不押注单一资产”,通过布局股票、债券、黄金、商品等多类资产,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的优化调整,确保无论市场风格如何切换、市场风险如何起落,总有部分资产能贡献收益。2024年,该策略斩获了比较不错的收益,正是得益于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配置。对此,许仲翔特别强调:“这不是因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精准预判了金价的上涨,而是投资组合科学分散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锐联的策略迭代进一步体现了“创新力”。许仲翔介绍:“今年我们把基本面量化与交易增强策略结合了起来。”具体来看,低频底仓保证长期收益,交易增强策略捕捉日内波动,两者相关性低,使得产品的稳定性大幅提升。
谈及行业未来,许仲翔表示:“中国的资管市场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权益资产有望接棒房地产,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核心。对于量化行业而言,量化策略不仅能够承接各类‘大钱’,为投资人创造长期收益,也能够通过对市场的有效定价,真正为优质企业输血,这也是该行业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