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8 17:34:50 股吧网页版
人形只是开始,具身智能让机器人真正成为“人”,走进“360行”
来源:上观新闻

从事装配工作的机器人

  这个不断迸发科技火焰的蓝色星球上,当AI与机器人在山巅相遇,一个名叫“具身智能”的新未来,开始向人类亲切招手。“大家好,我是青龙pro ,面向全场景应用的人形通用化身。”在周末两天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身高185厘米,具备自主性走、语音教育与灵巧操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青龙3.0公版机系列,集体亮相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论坛。它骄傲地说,“未来的智能世界,我准备好了!”

  背上时空智算背包,机器人能给人指路,还能在多类场景稳定工作、完成任务;国内首个由VLA模型ERA-42驱动的星动L7,既能“整活”,表演街舞、调酒、360°旋转;还能干活,在生产线上智能分拣、搬运扫码,到科研实验室里采集数据,精准打螺丝……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以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具身机器人,正在从封闭式专用系统向通用化智能平台、从单一限制场景向复杂全域空间加速转型。

  从实验场到应用场,由“舞台秀”转战“365行”,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具身智能,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人形机器人,来了?

  今年,人形机器人似乎一下子就火了。上半年,一场妙趣横生的人形机器人半马赛,让人形机器人的跑动能力“摔”出圈;这两天,2025世界人工大会现场,人形机器人阵容强大,让人类有种被机器人包围的感觉;而且借力深度学习、生成式、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的 “大脑”也越来越好用。

  “我们已经站上了具身智能爆发的临界点。”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论坛的圆桌环节,世界数字科学院国际首席人工智能官杜兰说,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之一。从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到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的边界已经突破了实验室。它通过“大脑、小脑、身体”三部分协同,展现了国产机器人在机械结构、运动能力、量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出色表现。

  不过,AI能写诗,却很难稳稳地拿得起一只玻璃杯。要让人形机器一直保持“身子稳、大脑灵”这个人类都难以一直在线的状态,人形机器人更需要翻阅技术创新的“珠穆朗玛峰”。特别是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成本极高,且多样性严重不足,让其数据饥渴严重。正如行业专家们所观察到的,训练人形机器人完成简单的洗衣动作,特斯拉就需投入20亿美元。即便如此,大模型能模仿的动作仅200个,远不及人类手指40个关节所能完成的复杂操作

  “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的稳定性控制,需要海量数据支撑,但现实中室内空间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获取难度极大”,导致机器人在陌生环境中往往“水土不服”。更关键的是,不同实验室的数据缺乏兼容性,难以形成合力,即便有开源模型,也很少有人能清晰说明其风险与验证方法。而且,人形机器人能耗极高,完成相同任务的能耗是人类的5倍,且平衡能力薄弱。

  智澄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战略合作官徐明强指出:“若机器人在亚毫米精度控制上失误摔倒,机械臂损坏将导致前期数据训练白费。”这使得家庭服务等场景的落地难度远超预期,例如,训练机器人做家务时,机器人打碎8个碟子后,竟围着碎片“跳科目三”。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训练人形机器人做家务以期替代家政阿姨,要比AI深度学习做医生、做律师,写文章,难得多。

技术突破迎难而上

  面对技术难题的层层包裹,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在我国却成为科技竞争和科技创业的火热赛道。近一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品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从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到进入街区、工厂、商务楼等实验性应用场景。在资本和政策的加持下,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者们纷纷走上前台,人形机器人迎难而上,迎来从实验室迈入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应用的井喷期。

  走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WAIC里·技能大舞台”,具身智能在民生服务领域的落地地图徐徐展开。偌大的展品“应用场”里,大模型技术已全面进入机器人的“大脑”(决策)和“小脑”(控制)。例如,在智造车间区域,青龙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化物料分拣。其核心是基于600万真机数据和VLA预训练,形成的2.8B操作大模型。

  更令人瞩目的是,国地中心和浦江实验室团队预计年底前将完成2500万整机数据积累,规模达谷歌同类数据集的10倍。通过扩大数据规模,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使其能够基本满足核电、汽车、3C等复杂工业场景的作业要求。另一个是上核管孔清理机器人,它可以在管板直径达5米,近两万多个管孔中完成清洁工作,高效解决了劳动工人长时间弯腰重复作业的问题。

  在邻里文艺站才艺表演区,智元新创远征系列机器人正展示其“听得懂人话,敲得响乐鼓,写得了书法”的多才多艺。这得益于“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的创新设计思想。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实现了用不到美国Atlas、日本Asimo等顶级机器人1/100的成本,达到相当的性能水平。这条既要低成本、又要高智能的道路,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和雄厚的具身智能技术基础,展现出独特的“中国路径”。

  此外,云百生剥鹌鹑蛋机器人、希夕做饭机器人、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复旦抓豆腐机器人、新松修理机器人、银河通用销售机器人等,体现了“一脑多形”的通用具身大脑正从想象变为现实。这些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通过共享先进的VLA具身智能模型,同样能实现高效、精准的作业,让普通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具身智能的内涵,预示着具身智能赋能的“智造”时代即将全面来临。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认为,机器人能走、跑、跳,并不是炫技,是对人形机器人控制水平硬件平台的一个综合考验。下一个风口是从走跑跳到能干活,竞争的关键在于“小脑”。要让机器人能干活,要解决它的感知局限、决策断层、泛化瓶颈。具身智能不光是加在大脑,不光加在小脑,还要加在肢体上,需要打通大脑、小脑、肢体的具身智能技术路径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具身智能赋能的机器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过去的老四大件——感知、控制、驱动、传动,发展到今天新四大件——高端芯片、动力电池、高性能材料以及连接器和标准器组件,还有新四大组件——感知头、灵巧手、机械臂、电子皮肤,还有很多挑战。“我们做人形机器人的,特别希望直接能用到感知头,而不是用视觉传感器;用到灵巧手,而不是直接用应变片的传感器,我们能不能为人形机器人打造出新的组件?具身智能是有身体的AI,我们不应当只关注AI而忽略身体,是软硬一体化打造。我们将围绕标准、创新、开源跟生态这四方面来打造。”

展馆内行走的机器人成为观众的打卡焦点

具身智能打造人类伙伴机器人

  当人工智能技术革命进入深海时,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自然浮出水面。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看来,具身智能与传统的离身智能不同,离身智能体不具备物理形态,只能被动接受人类采集制作好的数据,仅仅停留在 “纸上谈兵” 的阶段,就如同ChatGPT等大模型,虽能处理文字、与用户聊天输出信息,却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而具身智能则是赋予机器物理身体或形式,使其能够与物理世界交互,例如家用服务机器人、无人车等。

  “人形机器人一定是未来具身智能本体的最主要部分,而它将来也必然会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制造业的生产车间都是按人体结构设计的,人形机器人要比机械手、机械臂,有更大作为。”孙富春教授指出,具身智能的核心任务是打造通用智能体,让人形机器人不再局限于执行单一任务,而是具备完成多种任务的能力,真正成为人类的得力帮手。

  他坦言,目前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还只是第一代,能跑会跳,但没有智能。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人体计算机会考虑肌肉力的分布,神经功能的尝试性增强,还能像人类一样去学习,通过模仿训练,知识迁移,理解感知,联想互动等,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例如,在认知阶段,机器人可借助视觉、触觉捕捉人类动作细节,结合能力反馈实时纠偏,实现带反馈的模仿学习;在自主阶段,也就是人类学习的高阶阶段,机器人通过在不同场景中反复学习,借助世界模型模拟物理环境,让感知与行为持续优化,最终可以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复杂任务,实现具身智能质的跨越。

  无论是科学界还是产业界,创新者们相信,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融入人类设计的物理世界 —— 工厂车间的操作台、家庭的厨房、办公室的桌椅,这些按人类尺度设计的环境,注定是人形机器人的主场。当它们能像人类一样理解物理规律、优化动作策略、积累操作常识时,不仅会革新制造业(替代重复劳动),更会在服务业、医疗、救灾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

  从人类百万年的进化到机器人30年的追赶,本质是一场“向自然学习”的革命。人形机器人的每一步突破,都是对具身智能的重新定义和突破——它不仅是机械与算法的结合,更是对人类行为、认知与智慧的理解与尊重。

  未来已来,而这场“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与行动”的创新探索,才刚刚开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