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科技出品
大众汽车旗下的电池公司PowerCo正加快推进与美国固态电池开发企业QuantumScape的合作,聚焦于QSE-5电池的产业化落地。
通过新一轮最高达1.31亿美元的投资承诺,PowerCo不仅深化了其在生产、自动化和技术转移方面的参与度,也获得了更大的产能授权。
QuantumScape首款具备商业化潜力的QSE-5电池,具备超过844Wh/l的体积能量密度与12分钟快速充电能力。

01 QSE-5电池核心技术特征与性能优势
QuantumScape推出的QSE-5,是其首个具备商业化潜力的固态电池产品,单体容量为5Ah,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44Wh/L,在目前的电池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更具突破性的,是其从10%充至80%仅需12.2分钟,展示了在快充能力上的显著提升。
这一指标的实现,得益于其核心材料体系——以锂金属为负极、固态电解质为隔离层的设计架构。

与传统石墨负极锂电池相比,锂金属负极能带来更高的理论容量(3860mAh/g,约为石墨的十倍),但也面临锂枝晶穿透、电解质界面稳定性不足等技术挑战。
QuantumScape采用的固态电解质为氧化物基材料,在实验数据中表现出优异的抗枝晶能力与界面稳定性。这使得电池不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还显著提高了热稳定性与安全性。
QSE-5作为B样品已在2024年10月小批量生产,说明其技术体系已逐步跨越实验室验证阶段,开始向工程化规模迈进。
此次与PowerCo签署的新协议,将加快其在中试产线上的自动化部署与扩产验证,特别是在加州圣何塞总部推进试产产能建设。
QSE-5电池结合了高能量密度、超快充与安全结构等关键特性,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无负极载体、单极片堆叠和固态电解质方案。

QS的情况上半年,研发费用 1.97 亿美元,一般及行政费用 0.50 亿美元,总运营费用 2.47 亿美元,净亏损 2.29 亿美元,现金储备:7.98 亿美元,现金可支撑至 2029 年,与 PowerCo 的扩展合作将带来最多 1.31 亿美元额外付款,叠加此前 1.30 亿美元,合计 2.61 亿美元。
02 产业化路径与技术授权机制的展开
本次协议的扩展不仅限于技术合作,还包含了对生产规模与产能授权的具体承诺。
PowerCo获得每年额外生产最多5GWh QSE-5电池的授权,不仅限于大众集团内部使用,也可供第三方客户采购。这一安排扩大了固态电池在多品牌生态中的市场空间,并首次通过授权模式将QS技术引入更广泛的电动汽车市场。
此前双方协议授权PowerCo可年产40GWh QSE-5电池,并拥有扩产至80GWh的选择权;此次新协议则进一步表明双方正以分阶段逐步开放产能、验证工艺为主线推进。
尽管PowerCo计划在德国萨尔茨吉特、西班牙瓦伦西亚和加拿大安大略建设电池工厂,但这些工厂尚未投产,说明QSE-5的初步落地仍将集中在试验基地完成。
在中试阶段的目标,是推动QSE-5在生产线层面从单体测试、样品评估过渡到自动化、连续性生产,并最终建立可复制的工艺体系。该过程涵盖了浆料分散、极片成型、叠片封装、热压激活等一系列工艺参数的闭环调控。
PowerCo此次提早介入自动化和生产线建设,意味着其将在生产环节深入掌控流程参数,为未来千兆瓦时级工厂建设提前积累数据和经验。
新协议还包含了对未来QuantumScape新一代技术的非排他性授权,这一条款为PowerCo保留了技术演进下的接入可能性,确保其在固态电池更新换代过程中的战略灵活性,QuantumScape也透露,除大众外,已与另一家全球主要OEM达成开发协议,进一步验证其技术路线具备跨品牌的通用性。

从当前的协议结构来看,QuantumScape正在通过“技术许可+共同开发”模式,逐步将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推向规模化产业。
PowerCo的提前介入不仅优化了工程化路径,也提升了技术迭代的落地效率。QSE-5将成为大众集团迈向固态电池时代的首发平台,为其未来车型架构提供新的动力方案选择。
小结
QSE-5的样品投产与PowerCo的资金与制造资源加入,QuantumScape的固态技术正在加速向产业端过渡。仍处于中试验证的关键时期,QSE-5是否能如期在大众量产车中部署,将取决于其工艺可复制性、制造良率控制及成本压降速度。
原文标题 : 大众PowerCo加速与QuantumScape合作,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