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28日电(记者丁雅雯、李亭)晚上10点的北京簋街灯火通明,胡大饭馆门前食客排起长龙。“为迎接暑期消费热潮,门店推出歌手驻唱、夏日限定打碟等夜场服务,将餐饮场景转化为沉浸式社交空间。”胡大饭馆运营总监张胜滔说,“夜宵高峰时段,顾客平均排队时间约3小时,这背后是我们对服务体验和餐品品质的坚持。”
胡大饭馆的火爆场景,正是当前餐饮业创新供给、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生动写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正摒弃同质化竞争,通过深挖特色、创新场景、跨界融合等方式,开拓差异化、品质化、体验化的发展新路径。
走进“焰请烤肉铺子”西安大明宫万达门店,烤肉的香气弥漫,驻场歌手的慵懒爵士乐萦绕耳边。“除了晚上的DJ打碟,我们还提供洗头和编发服务。”门店负责人介绍,“顾客吃完烤肉,可以打理一下发型,再小酌休闲。我们希望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创造复合型消费体验。”
部分连锁餐饮品牌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海底捞部分门店敏锐捕捉亲子家庭的核心需求,以苏州吴江远洋未来广场店为例,其升级改造后的专属游乐园面积接近90平方米,设施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小顾客”的安全与趣味需求。“打造‘带娃友好型’餐厅,解决了家庭聚餐的痛点,也为我们赢得了这一庞大客群的长期青睐。”门店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创造独特记忆点,餐饮品牌正积极拥抱跨界合作,通过情感链接提升品牌溢价。呷哺集团旗下高端火锅品牌湊湊近日宣布与国际知名IP米菲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深度联名合作。除推出联名套餐、限定周边外,还将在重点城市打造主题门店。
外卖市场同样经历着从“有”到“优”的品质化升级。外婆家集团旗下“轻店型”品牌“外婆送到家”在淘宝闪购平台表现亮眼,今年7月以来相关门店生意显著增长。“线上外卖平台已从渠道补充成长为品牌增长的新独立链路。”外婆家集团外卖业务负责人严良鹏指出,“平台提供的菜品趋势与属地化建议,助力品牌定向研发更具竞争力的外卖菜品,更懂消费者需求。”
从外卖起家的小谷姐姐麻辣烫,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实现全国扩张。“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思考如何让用户记住品牌。”小谷姐姐联合创始人寇淼斌说,“我们通过不定期回访、精心设计小礼品等‘超预期’服务,持续强化品牌认知与好感度。”
与此同时,外卖平台也在积极升级服务与能力。如,饿了么日前正式启动“明厨亮灶2.0”推广计划,基于与钉钉共同推出的“食安钉”产品,为商家提供包括食安治理、店铺经营等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餐饮品牌提升数字化经营与食安管理能力。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指出,培育住宿和餐饮行业新质生产力要在“新”和“质”上下功夫。“新”主要是创新,包括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质”就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品质。
“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不限于产品,更在于理念与策略突破。”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坚实的品牌建设与正向口碑,是高质量餐饮的护城河。
餐饮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市场生态。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姚杰章认为,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外卖行业多平台的良性竞争为市场提供活力。“多平台共存能让商家、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从而倒逼平台通过创新提升效率与服务,避免市场陷入僵化。餐饮消费是服务业的重要引擎,外卖消费创造的增量市场,能有效带动中小商户增收、促进就业,惠及农业等上下游产业。”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指出,随着新兴平台崛起与商业模式创新,外卖市场正步入多平台共同繁荣的新阶段。这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更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动各平台形成差异化优势。市场格局正从存量博弈转向更具活力、可持续的增量创造,为消费者、商家及整体经济带来新机遇与增长空间。
“市场活力源于充分竞争。更多平台参与竞争,各方才有动力持续创新,提升整体效率,推动餐饮生态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