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金公司连续第八年成功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发展论坛。本届论坛以“科技金融促进AI发展”为主题,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国际化、产业化和资本化趋势,解析科技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和经济转型升级。本次大会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知名投资人士和头部人工智能企业家代表,以全球智慧凝聚创新力量,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此外,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金公司研究部携自主研发的中金点睛数字化投研平台及中金点睛大模型重磅亮相。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在大会欢迎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需要依托相应的科技金融体系,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中金公司作为国有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依靠投资银行、私募股权等业务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多元化支持。中金公司累计保荐科创板上市公司50余家,融资规模超2000亿元,占科创板IPO融资总额约20%;对硬科技直投项目逾1100个,累计投资金额超过900亿元。
“中金公司紧跟科技前沿领域,2024年发布的《AI经济学》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今年中金公司继续从科技金融视角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陈亮说。
经合组织人工智能、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伙伴组织成员,Infinity Ventures、Stability AI联合创始人Cyrus Hodes发表了题为“投资势在必行,弥合韧性资金缺口”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当前存在“韧性资金缺口”,即AI系统能力打造与确保其可控、有益之间的资金差距。全球AI发展投资巨大,2025年底预计超3600亿美元,但专门用于AI安全的投资仅1.1至1.3亿美元,存在近乎2800倍的缺口。他认为,AI保障技术市场有四大关键领域:防护、审计、治理、验证,2030年前规模预计逐年翻倍,中国到2030年每年可从中获530亿美元收入。他强调,需通过新投资模式弥合缺口,加强国际合作。投资AI安全不是成本,而是为未来及人类文明延续付出的代价。
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刘铁岩表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中国的模型也在不断跟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当前AI发展突破单纯预训练模式,多模态数据提质、合成数据应用、智能体内化等新趋势涌现,OpenAI新模型在图像推理等方面展现出卓越能力,推动智能水平提升。AGI日益临近,在数学、科学发现等领域成绩斐然,催生诸多应用产品,创造新质生产力,带来实际价值。“一人公司”等创业新模式兴起,规模小、迭代快、效益高,成为AI创业领域的新亮点。
刘铁岩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AI企业发展迅猛,2024年仅北京就有2400多家AI相关企业,且擅长技术产业化。北京中关村学院通过“小额轻孵化”、AI工具支持等举措,搭建产学研创投平台,助力年轻创业者实现理想。中国人工智能事业在各方努力下,正持续突破,迈向更高峰。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Shawn Cole发表“以人为本的金融AI:未来几年的指南”主旨演讲,他指出AI有望进一步降低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在扩展产品供给以及改善消费者和公司的金融决策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他强调必须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实验验证AI实效,避免数据陷阱。建议金融机构建立伦理审查机制,采用“测试—验证—推广”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在确保AI解决方案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实现降本增效与服务普惠的双重目标。
在中金研究报告发布环节,本场论坛的主持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负责人吴慧敏介绍称,2025年,中金公司围绕“科技金融与AI发展”从多个维度展开了系统性分析,并推出《科技金融》《具身智能:AI 下一站》《人形机器人:商业与经济》等研究报告,为AI产业研究贡献中金智慧和中金方案。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向大会分享了研究报告的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他表示,从经济学视角分析AI发展具有双重规模效应:规模定律带来边际收益递减赋予后发者追赶机会;规模经济效应则可能形成先发者优势。中国需通过算法创新弥补算力短板,发挥人才优势和市场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构建“耐心资本”生态体系,通过政府资金引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优化医药健康等领域的监管环境以及培育多元应用场景,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强调我国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风投退出机制,以科技金融创新破解创新所带来的外部性难题,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AI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