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8 22:18:10 股吧网页版
对话联想创投:在喧嚣与泡沫中寻找具身智能的真实落点
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对话联想创投:在喧嚣与泡沫中寻找具身智能的真实落点

  2025年7月,联想创投周期间,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联想创投合伙人林林与媒体进行了一场闭门交流。

  王光熙和林林深耕科技投资多年,始终保持审慎立场。在这次交流中,两位谈及AI、具身智能、底层创新和产业协同,数次提及“结构性机会”“产业共振”“协同落地”,透露出作为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险投资)领军人物的他们,对当下热潮的清晰认知。

  机器人不是热点

  而是交互变革的延续

  具身智能的爆发,让机器人成为AI产业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环。人形机器人、工业协作臂、AMR、AGV,甚至AI四足狗,几乎成了2025年初投资界的流量担当。但在王光熙看来,机器人并非新风口,更像是“AI赋能物理世界”的长期演进节点。

  他表示,联想创投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机器人方向。其关注的不只是硬件形态本身,而且关乎交互方式的根本性演化。

  “机器人将是联想老本行的最终答案。”联想创投合伙人林林曾在内部这样总结。这个判断并不空泛。作为一家深耕硬件与制造的公司,联想对于输入输出方式的演进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从键盘屏幕到触摸屏,再到语音助手、智能车载,最后走向具身的交互智能体,这是一条可验证的演进路线。具身智能真正的价值,不只是动作控制,而是要能够理解、感知并参与复杂物理环境,最终替代甚至增强人的劳动角色。

  这解释了为何联想在自己的工厂里,已经开始真实部署机器人和AI融合系统,从验证到改造,从试点到全面介入。在王光熙看来,机器人已不再是“未来产品”,而是已经开始落地的“系统协同体”。

  热度之下的冷思考

  2024年底以来,具身智能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在一级市场上,项目估值轮次快速跳跃;在二级市场上,机器人概念股频频封板;而在产业界,能源公司、制造企业、消费品牌都在通过各种形式加入这场竞赛。

  王光熙坦言,如今,部分项目两个月之内估值即可翻倍。在硬科技投资中,这样的估值扩张速度实属罕见。

  热潮之下,他给出判断:“泡沫的本质不是估值,而是兑现不了的承诺。”在他看来,若企业三到五年后能够交付出真实能力,那么不论估值涨得多快,都不算泡沫;若只是概念堆砌,企业项目缺乏系统性推进,那么热度越高反而越危险。

  不同于以往由科技公司主导的创新,具身智能崛起的背后,是一场跨产业协同的大联动。王光熙强调,今天的资本进入,不只带来了钱,更带来了新的资源组织方式。“技术的跨界验证,反而是创新真正开始规模化落地的前提。”

  从投资到生态赋能

  联想创投在AI领域的布局,始于2011年投资旷视科技。之后十多年,他们几乎见证了中国AI产业从算法红利走向系统能力的全过程。

  近年来,王光熙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底层基础设施上,包括算力芯片、数据接口、低功耗架构、模型优化适配等。他认为,大模型普及后,产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有没有AI”,而是“能不能用得起”“跑得动”“接得上”。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联想创投反复强调与联想集团业务的协同落地。从后摩智能的低功耗AI芯片,到与无问芯穹在模型硬件协同上的适配合作;从和联想南方制造基地联合发起的“火种计划”,到AI电脑中多模态模型的接入,联想创投不只是一个投资人,更是业务场景的整合者和实验者。

  林林强调,联想创投作为一家CVC,并不只是投项目、拉估值,更是在打造一个以“研、产、供、销、服”为主线的产业协同生态。例如通过“光明计划”的柔性产线服务,为早期企业提供制造资源;通过“星辰计划”帮助产品对接联想业务线;通过海外销售网络与本地BD资源成为被投企业出海的重要支点。

  这种资源型支持,既降低了创业者的运营成本,又放大了CVC作为战略投资方的非资本价值。“我们不是靠钱去PK,而是靠全链条的深度协同。”林林表示。

  从工业闭环切入

  具身智能不是科幻

  很多人将具身智能视为“未来十年的赌注”,但在王光熙看来,这件事“已经在发生了”。他举例说明,传统AGV与AMR只能做局部动作,如今通过具身智能的升级,机器人已经可以承担起搬运、装卸、接驳、任务管理等完整流程。

  “在酒店服务场景,机器人可以用两周时间,通过数据采集直接算出ROI,当这个ROI跑通,一家酒店可以迅速扩展到上百家。这就是商业化的路径。”他补充道。

  联想创投的被投企业中,已有多个机器人项目通过复合智能实现闭环,从端到端完成任务。这种在垂直场景中的“点突破”,是当前机器人商业落地的最现实路径,也是最容易跑出爆款的环节。

  面对当下AI世界的变量与不确定性,王光熙始终将“结构判断”放在首位。技术路径、市场机会、政策变量、人才结构、生态适配能力,每一项都可能影响一个创业项目的生死。而CVC的角色,也不是“背靠集团”,而是成为产业链中真正有穿透力的观察者与组织者。

  过去十年,联想创投投出了13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50多家“小巨人”,被投企业中近50%为新质独角兽。这背后依然是稳健而扎实的产业投资体系。

  如果说2023—2025年是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的概念年,那么接下来的三五年,将是真正决定产业格局的淘汰赛。王光熙的思路不在于“抢快”,而在于“布深”。他不追最热的项目,寻找真正有技术闭环、商业路径清晰、可协同的长期价值公司。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