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引领长三角这一中国航运贸易活跃区域不断提升能级。记者今天(7月28日)从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获悉,我国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简称“航贸链”)启动运行以来,应用我国自主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实现航运贸易物流、支付、融资等各项业务高效协同,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优势,赋能长三角区域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各类航运贸易场景提质升级。“航贸链”已服务企业超过30万家,带动交易金额超万亿元。
2023年以来,中国宝武、中远海运、招商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等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与上港集团、上海数据集团、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骨干单位,共同组建了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应用我国自主领先的区块链技术体系长安链,打造“航贸链”作为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港航运行、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重点场景,不断推动航运贸易降本增效。
近日,依托“航贸链”,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离岸贸易服务平台与上海跨境通平台实现数据互联。通过对接全球主要船运、港口、空运等基础数据,平台可高效核验离岸贸易企业单证真实性。以往需约两天时间的审核流程,现已缩短至30分钟以内,有效解决“单证追溯难、银行核验慢”的行业痛点,实现“数据多赋能、企业少奔波”。
“航贸链”对大宗商品交易的赋能也在持续提升。今年6月,上海大宗商品仓单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合作,推进大宗商品“统一登记、数字监管、期现结合、产融互通”。
同期,招商局、中国银行、上海数据集团、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推动大宗商品贸易数据接入“航贸链”,显著提升大宗商品贸易效率,以油气交易为例,单据处理流程从过去的2至6小时大幅缩短至10分钟内。
随着“航贸链”在长三角地区深入应用,这条数字化的“链”将持续发挥强大作用,串联起更多全球货物与资金流,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全球航运贸易繁荣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