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作为观察人工智能(AI)技术落地与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本届大会涌现出多款聚焦实际场景、解决核心痛点的新锐AI应用,吸引参展者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多位公募机构的基金经理也来到WAIC现场,参观展台展出的最新成果,人形机器人、AI应用、智能驾驶等都是基金经理感兴趣的方向。
AI应用受关注
“现场观众的热情高涨,人山人海。我们惊喜地看到,各种应用百花齐放。”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陈平在逛完WAIC后述说自己的直观感受。

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陈平在展台参观,本报记者摄
在参展之前,陈平表示,AI应用的新进展是他本次WAIC行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从应用方面来说,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感知是相对少的,但在北美大家的感受会更明显。AI杀手级的应用不多(大家最能感受到的应该是AI搜索),但AI确实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比如在北美写代码领域,AI Coding已经非常好用,已可以取代很多程序员的功能。随着模型能力的进一步升级,应用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陈平表示,尽管中国公司在模型能力和应用方面的起步要慢一些,但仍能看到不少亮眼的应用。比如,在本次展会上,AI玩具、AI眼镜等产品让他颇为惊喜。陈平表示:“总的来说,应用赛道将来一定是空间巨大的,更看好应用板块未来的投资机会。”
机器人投资热有望持续推进
机器人赛道的新成果是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宋巍巍本次探馆的重要方向之一。
宋巍巍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投资机构集中投资机器人行业的上游零部件厂商,这些厂商有四个特点:一是零部件有技术难度、技术壁垒,二是和机器人整机大厂有密切合作,三是公司本身的业务具备持续赚钱的能力,四是起始估值和市值较低。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宋巍巍在WAIC现场接受采访,本报记者摄
“目前市场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机器人上游产业链。主要有两点因素:第一,之前机器人行业还在从0到1的阶段,也就是供给侧的逻辑更重要。市场关注能不能做出来,而不是做出来多少,零部件厂商是最先拿到确定性营业收入的公司,机器人行业带来的增量会给这些公司带来较大的业务变化。第二,之前A股一直没有已经上市的机器人整机公司,缺乏投资的渠道,所以资金只能集中在上游。”
宋巍巍表示,未来两年,随着机器人整机厂的上市,市值千亿级别整机厂的出现,会继续推高机器人投资热潮。一方面,加快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进化;另一方面,加速泛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如无人机、无人零售、无人物流等。
警惕利用AI噱头进行包装
当然,并非所有的AI应用成果都能带给基金经理惊喜。“有一些应用会借用AI的壳子对产品进行包装,所以我偏向于认为这些应用有一定噱头的成分。”来自财通基金的基金经理张胤表示,“当然,也有一些应用涉及的生活场景实用性非常高,比如停车、扫描等,这类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生活效率。”

财通基金基金经理张胤在认真聆听企业工作人员讲解,本报记者摄
“在来到展会之前,我对国内AI产业的发展没有太直观的感触,对算力芯片等技术的实际水平也没有太深刻的认知。” 张胤表示,“来到展会之后,我觉得很多产品的设计思路都突破了我的预期,国产模型的性能和之前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和飞跃。”
“此外,我没有想到现场会有这么多人,而且交流下来发现不少参观者也是投资者,说明大家对国产AI的关注度非常高,这也给予我较强的信心,未来会持续关注国内AI产业的发展。” 张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