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8 23:38:00 股吧网页版
从“炫技”到“干活” 具身服务机器人WAIC集体打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是机器人的大会,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出道”,是国内人形机器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亮相。

  与往年不同的是,机器人开始更多地走进生活场景,从“纯炫技”进入“真干活”的新阶段。

  大会核心的“WAIC里·技能大舞台”中央展区,开幕以来便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每到机器人表演时段,现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机器人写书法、舞龙、击鼓,也可以让机器人当服务员帮忙调饮品、做美食,它们还会精细维修、食品加工等“蓝领”技能。据悉,只有机器人产品真正能实现干活,才有资格进入这个展区。

  “去年‘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还是站着的,但今年就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一楼的主展厅,有大量的机器人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真实地干活,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只有真实的干活,真实的落地,真实的商业化,具身智能才能真正地走进家庭生活。”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工天团”亮相

  本届展会聚焦“AI日常化”场景,一群“打工”机器人集聚的“WAIC里”主题街区成为妥妥的顶流。与去年亮相的“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相比,今年的展示在三个维度完成了全面升级。

  一方面,在大模型的深度赋能下,机器人的“大脑”“小脑”实现了进化,大模型技术已全面进入机器人的“大脑”(决策)和“小脑”(控制)。

  例如,在智造车间区域,青龙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化物料分拣,其核心是基于600万真机数据和VLA预训练形成的2.8B操作大模型。上核管孔清理机器人,可以在管板直径达5米的近两万个管孔中完成清洁工作,高效解决了劳动工人长时间弯腰重复作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一脑多形”的实践下,通用具身大脑应用到了千行百业。

  在威客小吃街,观众可以看到云百生剥鹌鹑蛋机器人、希夕做饭机器人、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复旦抓豆腐机器人;在智慧修理铺,能看到新松修理机器人如何干活;在智慧小卖部里,银河通用销售机器人正在售卖零食……

  其中,擎朗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完成了全球首秀。其在现场以拟人化的动作和精准的服务流程,流畅地完成爆米花制作、并根据顾客需求调制各类冰镇饮料,包括雪碧、可乐、是否加冰等多种选择,向参观者展示了未来服务的可能性。

  同时,擎朗展台展现了“酒馆餐吧、医疗站、剧院”等多场景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的互动体验。例如,在酒馆餐吧,擎朗机器人侍酒师XMAN-R1能根据订单调配威士忌加冰,从识别酒瓶标签到控制倒酒速度,动作精度堪比专业调酒师;在医疗站,XMAN-F1与物流机器人M104配合,前者负责将无菌器械包送到病房,后者则将标本盒送回检验科,全程符合医院的院感标准。

  能按照现场客户需求穿配关东煮串的希夕做饭机器人也吸引了颇多人流。智能食品加工方案供应商希夕智能联合非夕、穹彻,带来了一套集智能识别、灵巧操作与人机交互于一体的“具身智能+食品工业”示范系统——拂晓串煮小站。这套系统通过非夕双臂自适应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标准化原料的自动抓取、智能穿串、精准加热及柔性交付,全面呈现AI技术赋能下的食品制作自动化实践。

  “我们带来了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应用,展现了非夕机器人在感知、决策与执行上的跨越式进步。自适应机器人在助力产线工业自动化变革的同时,也逐步渗透进大众生活场景,实现真正的机器人通用。”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世全表示。

  此外,得益于“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的创新设计思想,人形机器人还实现了“高智低价”的突破。在邻里文艺站才艺表演区,智元机器人研制的远征系列机器人正展示其“听得懂人话,敲得响乐鼓,写得了书法”的多才多艺。

  人形机器人“服务时代”到来?

  商业化一直是人形机器人面临的终极拷问,而此次WAIC展示了机器人落地的新范式,在人形机器人的下半场,落地服务场景的可能性比想象中更大。

  日前,全球首家特斯拉餐厅Tesla Diner正式开业,其中一大特色是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正式“上岗”,在餐厅担任服务工作,主要负责分发爆米花、饮料等轻食,更让业界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在服务行业大有可为。

  从在本次展会“打工”的一批人形机器人来看,国产机器人的技能正在不断迭代和进化,展现出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任务执行精度。

  擎朗智能已深耕服务机器人多年,今年WAIC上机器人的集体进化让创始人李通感到振奋,也让他更坚定要走机器人“岗位化”的路径。

  “从岗位化的观点看,它是个人形机器人,但只做这个岗位的工作。例如,这个岗位是专门做收银的,那个岗位是专门倒咖啡的。这样可以先从岗位商业化落地,然后把机器人真实的规模化做出去。当机器人多了之后,数据就多了,反过来机器也变得更强了。”他说。

  实际上,在今年3月,擎朗就发布了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这款机器人主打“为服务而生”,不过,R1的下身仍为轮式。彼时,李通在受访时表示,选择轮式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量,双足人形机器人比轮式更容易翻,在服务场景中假如突然断电,双足机器人很容易摔倒砸到人。另一方面,他认为双足人形是最终形态,但其实现仍需进化,而选择轮式可以率先落地产品。

  此番从轮式XMAN-R1升级到双足XMAN-F1的背后,是运动控制、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泛化能力的提升。李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产品形态选择主要取决于场景需求。双足并非万能,但拓展了服务边界:在地面相对平坦的场景(如普通餐厅传菜),轮式XMAN-R1或专用机器人(如T10)效率更高;但在需要跨过台阶、斜坡、楼梯等复杂服务场景则是XMAN-F1的双足更有优势。”

  他进一步表示,R1验证了通用机器人的多任务能力,如迎宾、配餐,而XMAN-F1进一步解决部分场景的移动问题,两者协同构成完整服务矩阵。

  在他看来,特斯拉Optimus与擎朗XMAN系列的落地表明,人形机器人正从工厂走向服务业,但爆发需解决成本、可靠性等问题。他坚信,“岗位化”是商业化的关键,商业场景中大多数人形机器人被用于展览、引流、导览等工作岗位,虽然能为场景带来新鲜感,但上述岗位的生产力价值难以转化为可测量的经济收益,成为规模化落地的隐性阻碍。而服务场景中的收配餐、饮品调制等任务,天然具备可测算指标,使客户能够清晰核算投入产出比,这本质是ROI驱动的商业决策,为规模化铺平道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