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中欧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7月24日,据外交部消息,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与中欧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对全球治理的关键意义。双方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合作基石,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将绿色定位为中欧合作的鲜明底色。声明涵盖七大合作方向:全面落实气候协定目标;强化系统政策与务实行动;支持2025年COP30大会成功举办;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与绿色技术流动,确保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绿色技术;加强气候适应行动;承诺在COP30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含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深化能源转型、碳市场等双边合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欧气候合作有助于全球绿色治理,塑造包容性国际规则框架。未来七大合作方向的落实,亟需国际社会凝聚合力、共担责任。
2、三个经济大省试点分布式绿证核发
7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了《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要统筹推进项目建档立卡、加强计量装置管理、做好电量数据归集、按电量用途核发绿证、规范划转绿证以及建立地方电网、增量配电网项目信息交互机制等六方面内容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方案》提出“按照先行先试、分步实施”的原则,探索开展分布式项目(含自发自用电量)绿证核发工作,以三省为试点开展先行工作,为后续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分布式项目绿证全覆盖奠定实践经验和基础,企业应重点关注 “项目建档立卡” 和 “加强计量装置管理” 。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分布式绿电认证试点为全国绿色能源体系打通关键环节,帮助相关新能源企业释放绿色价值,未来试点工作的推动还需各方协同筑牢数据基础。
3、高温来袭电力吃紧,气象预警“撑伞”保供
“在负荷侧和供电侧,高温天气都会影响能源保供。”7月23日,在中国气象局2025年8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指出,从负荷侧来看,高温天气会导致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增加,给能源保供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从供电侧来看,高温天气会导致水力发电出力不足,光伏发电效率降低,给发电保供带来影响。目前,气象部门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高温预报预测业务体系。针对高温天气过程引发的用电需求激增,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从能源供应和用电需求入手研发新能源发电条件预报、电力负荷气象条件预报等服务产品,研判高温天气对风光水等新能源供应和降温用能的复合影响,提示电力行业及时采取错峰、跨区调度等应对措施,减轻高温热浪对社会用电的影响。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气象预警体系强化社会气候适应能力,为极端高温风险提供前瞻屏障。应对气候挑战亟需全社会提升风险意识,共同筑牢气候韧性防线。
二、地方动态
1、上海宝山区发布绿色低碳业务场景合作项目
7月24日,据上海市宝山区政府消息,为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宝山区建设“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宝山区发展改革委、建设管理委等六部门统筹谋划,联合推出覆盖产业、市政、建筑、港口等重点领域及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滨江邮轮旅游带等“三箭齐发”重点区域四方面15项业务场景,发布了宝山区重点开发区域绿色低碳业务场景合作项目,包括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实施工业遗址低碳改造,对老旧厂房进行绿色更新;提升园区碳汇能力,推动“碳账户+金融”场景落地等内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宝山以场景化实践探索区域绿色转型新路径,为城市“双碳”行动提供可复制样板,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政府、企业、社会共建低碳生态圈。
三、企业实践
1、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持续推动全国碳市场各项机制发展与完善
全国碳市场已正式运行四周年,作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全国碳市场自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健康有序,呈现出稳中有进、规范有序的发展态势。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破6.7亿吨、成交额460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在2024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2025年全国碳市场实现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交易方式新增单向竞价。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项机制的发展与完善,进一步发挥好全国碳市场的政策工具作用。今年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纳入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这三大高碳排放领域同时也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覆盖并受影响的行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碳壁垒压力,我国下一步亟需加速开展绿电应用推广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精准摸底等基础性工作,以夯实数据基础、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并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四年稳健运行,为产业转型注入绿色动能。扩容高碳行业并衔接国际规则,彰显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担当。迈向低碳未来需政企协同夯实数据基石,共筑绿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