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窦世平)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7月28日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AI+N”光源人工智能产业融合论坛上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AI投资热度显著提升,融资额同比增加45.3%,投资事件数增长59.9%,未来十年将是AI作为生产力主导的时代。
“今年市场明显忙碌,项目竞争激烈,部分赛道估值开始明显抬升,与去年形成鲜明对比。”他表示,财务投资人占比回升至58.6%,同时国资出手频繁,产业方投资也快速活跃,反映出市场对AI赛道信心的全面复苏。
AI技术进入多模态融合与智能体爆发期。郑烜乐表示,从“GPT开启AGI”革命演进至Sora、Kling等多模态模型推动专业创作工业化,推理能力与多模态能力的结合推动模型能力实现飞跃。他称,智能体在垂类场景已经实现生产力转化,开始释放商业价值,当前AI行业已进入百花齐放的成熟阶段。
郑烜乐认为,AI本质是生产力本身,类似电力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具有三大属性:一是跨文化地域,AI企业天然具备全球化基因,出海难度低于移动互联网;二是跨行业适配,同一产品可服务多场景;三是直接交付属性,AI不只是连接工具,而是直接输出服务或内容。他比喻称:“算力如同电厂,AI智能是电流,AI应用如同电器——用户将为‘智能服务’付费,而非底层技术本身。”
边缘侧创新涌现创业机会。郑烜乐认为,AI创业应关注“移动互联网未解决的场景”,通过弱侧突破实现颠覆。例如短视频生成领域,AI正替代演员、导演等角色,推动产业工业化;矿业等传统赛道的巨头忽视AI投入,为创业公司提供边缘创新空间。“伟大公司往往起源于小场景,如字节从‘内涵段子’起步,美团从团购切入,AI时代更需以终为始,小中见大”。他说。
“AI toC、AI toB、AI+产业、硬件及具身智能是未来AI生产力时代的核心方向。”郑烜乐表示,AI toC将重构内容体验,决胜关键从模型驱动转向场景与环境定义;具身智能五到十年内将进入家庭场景,人形机器人或成家用主流,工业场景侧重轮式与专业化分工;AI+产业则聚焦链路重构,矿业、医疗、能源等行业存在“AI重做一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