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以“迈向算力与电力共生的智能体时代”为主题,就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挑战之一——“AI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应用,其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正带来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耗,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指出,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在未来数年内成倍增长,并成为AI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瓶颈。如何让驱动未来的“算力”与支撑未来的“电力”实现和谐共生?
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了引导AI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顶层设计。
作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和产业绿色发展的主管部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表示,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绿色智能之都,开创性地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为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上海路径”。
代表新能源建设主力军,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首席信息官吴张建表示,将进一步聚焦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建设,将战略构想转化为重大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世界经济正从对化石能源的“资源依赖型”,全面转向对清洁能源与核心技术的“技术依赖型”。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为这场深刻的能源转型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变量。它既是实现精细化碳管理的关键工具,也是能源系统的新增巨大负荷,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建立起可靠、透明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则在主旨演讲中完整描绘了AI赋能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国路径。黄震院士指出,未来能源呈现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而以AI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赋能和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转型。
专题报告环节,中国电信展示了如何通过大规模部署液冷等前沿技术,将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值降至新低,并自研AI节能系统,实现了“用AI管理AI”的智能闭环,让人工智能由能源的巨大需求方,转变为优化自身能耗的强大管理者。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发布“能碳智算中枢”,该成果被定位为支撑未来绿色智能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数字基座”,通过“声明式设计”“自主动态编排”和“元学习”等能力创新,旨在将底层绿色算力、高效模型、稳定绿电——进行统筹纳管和智能调度,实现“能源流、碳流、数据流”的三流合一与全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