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四川经济“成绩单”揭晓,数据跃动间,勾勒出发展新图景。GDP稳健增长的背后,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脉动——高技术制造业以13.1%的增速“领跑”,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成长。
四川,正以创新为笔,书写产业升级的新篇章。本土科技力量构筑“空间智能”生态;传统与新兴相互交融,塑造更具韧性与活力的经济肌理。
即日起,金融投资报推出“数读四川新动能”系列解读,聚焦经济转型背后的深层逻辑、产业跃升的创新密码、企业成长的鲜活样本,解码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与未来之势。敬请关注并共同见证西部经济发力的四川路径。
“13.1%!”——今年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以远超工业平均水平的增速惊艳亮相,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历史性突破15%。智能电视、智能手表产量更是实现倍增。这组沉甸甸的数据,是四川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鲜明注脚。
数据背后,是四川省近年来“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战略的厚积薄发。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的高光表现,正是“创新驱动”这一引擎强劲发力的直接体现。

制图卿子秀
上半年工业数据
表现抢眼
2025年四川经济“半年报”已然发布。
作为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上半年四川工业数据表现抢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今年一季度,四川工业增长势头强劲,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被称为“创下近三年最好开局”。而上半年数据比一季度又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体现了工业挑大梁的担当。
从工业行业增长面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
制造业方面,汽车制造业转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新动能发展方面,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继续“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近年来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超过15%。
具体来看,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品供给加快,智能电视、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激增;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7%。
与此同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不断壮大。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2%左右,有100余户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十亿元。上半年,全省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五经普”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75个,较“四经普”增加500余户,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左右。“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实现增加值合计增长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治刚说道。
智能产品爆发
背后的创新密码
在业内看来,高技术制造业附加值超出平均值的增速及占比的提升,标志着四川工业发展“含新量”和“含金量”的双提升,是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关键一步。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今年上半年,四川造“智能产品”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智能电视、 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倍、1倍、63.1%。
“智能产品产量的爆发式增长,除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共同作用外,也意味着四川的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技术积累和产业生态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资深市场观察人士王宏表示:“因为智能产品制造不是单一的环节或技术突破就能支撑的,而是需要完整的技术协同、供应链整合和生态共建体系作为支撑,这才能真正形成竞争力。”
在他看来,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和“智能工具”的供给能力增强,正是四川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效的直观反映。
靓丽宏观数据的背后,是微观经营主体的活力迸发。日前,四川省公示首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名单,共有6个细分赛道的9家企业入选。其中,有4家企业来自成都高新区,分别是大模型赛道的考拉悠然,算力赛道的华鲲振宇,无人机智能控制赛道的中航无人机,以及智能终端赛道的鼎桥通信。这批本土科技企业,正成为“高”与“智”发展的生力军,为四川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以大模型赛道的链主企业考拉悠然为例,其空间智能技术体系已深度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及封装测试、烟草物流、化工生产、电力供应等四川多个重点工业领域。在半导体制造及封装测试行业,其智能检测设备实现过检率≤0.1%、漏检率≤0.001%的行业领先水平,缺陷分类准确性高达99.9%。
“我们的MAGX Unloader智能卸货机器人,解决了烟草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效率瓶颈。”考拉悠然产品负责人对金融投资报记者介绍,该产品使卸货效率提升33%,安全风险降低70%。在化工和电力领域,其AI系统则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监控与风险预警,大幅提升了运营的安全性。
“四川智能产品的爆发式增长,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进入了新阶段。”考拉悠然董事长助理李佩芸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1亿元,知识产权储备200余项。
四川造智能机器狗
将亮相世运会
毋庸置疑,四川高技术制造业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的这份亮眼答卷,表明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四川机遇”正在加速兑现。
早在2024年,四川就将人工智能列为“一号创新工程”,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今年3月,《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的发布更是明确了发展路径:计划3年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着力打造“科技攻关更聚焦、场景开放更丰富、算力供给更普惠、产业生态更完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其中,链主企业机制的建立,有效加速了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
在产业基础方面,四川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已超千亿元,本地汽车配套率达41%,为AI技术嵌入生产全流程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终端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催生出“环境自适应”的新需求,这恰好与考拉悠然等本土企业的技术优势形成完美契合。
此外,四川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0%的能源优势,为构建0.1元/GPU·小时的普惠算力网络提供了可能,这也将显著降低中小企业应用AI技术的门槛,推动产业整体智能化升级。
金融投资报记者获悉,考拉悠然今年重磅发布面向空间智能的多模态世界模型——悠然无界大模型,率先在业内实现跨空间感知、推理与交互等重大突破,成功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目前,考拉悠然已构建起了“多模态世界模型+Agent+智能本体”三位一体的空间智能技术体系,在推动区域及全国AI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即将启幕的成都世运会上,考拉悠然与交投信息科技开发的智能导览机器狗,开创了“AI+大型赛事”服务新范式,通过语音交互终端,机器狗根据观众的实时需求进行路径生成并引导观众前往目的地,实现AI与实际场景的深度融合。
“未来,我们将主要攻克视频深层语义理解、全模态高效对齐和模型轻量化等关键技术,打造全球领先的‘多模态世界模型’,并在机器人自主决策、无人机集群控制等前沿领域形成国家国际标准,抢占技术制高点。”李佩芸对记者透露。
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考拉悠然已制定明确的资本化路线图,计划在3年内冲刺IPO。为此,考拉悠然将依托技术领先优势,联合省内行业龙头、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强化基础研究及场景应用;同时,联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我们预计将吸引超过1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最终形成以空间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李佩芸指出,“这一布局将有力推动四川AI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四川上半年工业经济答卷中,高技术制造业无疑是最亮眼的章节。在这幅创新驱动的画卷中,考拉悠然等本土科技企业正挥毫泼墨,以“空间智能”为笔,描绘着四川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