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被誉为“共和国石油长子”,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也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更是一座依靠人才、因才而兴的城市。自1955年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在70年的历程中,重视人才、重用人才、成就人才已深深刻进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基因。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加快构建“战略人才千万支持、领军人才百万托举、青年人才十万资助、各类平台精准奖励”政策体系,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创新创业的“大舞台”,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化构建人才引聚体系
克拉玛依市紧紧围绕自治区高质量建设“十大产业集群”和克拉玛依市“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定“1+2+27”人才政策,设立3年5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持续推动自治区重点人才计划和克拉玛依市重点人才计划效益叠加。
2022年以来,克拉玛依市共有390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天池英才”“天山英才”等人才计划项目,引进培育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07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34.22%、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46%。
注重引进用好战略人才力量,体系化、整建制引进2个战略团队106名高层次人才,围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石油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重大攻关。
充分利用上海援疆资源,召开克拉玛依(上海)智能算力产业推介会,邀请算力领域专家人才领衔攻关数字新基建战略科技研发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一带一路”量子电子混合算力网克拉玛依主节点基础设施示范和建设。2024年,克拉玛依市算力规模达1.7万P,位居全国前列。
全力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和新疆第二医学院持续扩大招生规模,两所高校在校生1.6万余人。不断增加毕业生在新疆就业人数,近5年全市高校毕业生留新疆就业占比72.3%,为新疆石油产业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系统化构建人才培育体系
克拉玛依市始终坚持面向产业发展主战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主阵地,实施“才聚油城”重点人才培育计划,2022年以来,共选拔支持各类人才项目282个,完成各级技术成就5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4个、参与制定标准200余个,获得各级荣誉300余项,帮带培养青年人才3000余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亿元。
实施教育领域名师、名校长和名校“三名”工程,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按中小学教师总数30%的比例培养“油城名师”,在各级教学机构打造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分层分类培育教育工作者5000余人。
注重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大力支持高校、企业等开展创新,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6家,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产业创新平台200余个,有效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显著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效能。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为抓手,计划于今年9月举办克拉玛依市人工智能应用大赛暨创新成果展,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全面培养不少于1000名既懂人工智能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自治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推进,克拉玛依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3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16亿元,25项技术成果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立体化构建人才服务体系
克拉玛依市始终秉持“拼硬待遇更拼软环境”的工作理念,加大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和人才服务保障力度,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基础性工程抓实抓好。
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着力加强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改革,每年在科技大会、教育大会奖励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切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
建设170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建立完备的安家补贴政策,牢固树立“开放包容,来了就是克拉玛依人”的留才理念,切实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推行高层次人才“油城玫瑰金卡”,集成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4类12项人才服务事项。建立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人才服务体系,选优配强126名人才服务专员,全面提供人才“陪伴式”服务,切实让人才办事更便利。
克拉玛依正敞开怀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悦远来”的引才育才格局已逐步形成。
数据来源: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