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展览将于7月29日闭幕。4天展览期间,华为昇腾384超节点、阿里云百炼、蚂蚁AI健康管家AQ、科大讯飞AI学习机等八大WAIC“镇馆之宝”,受到观众强烈关注。作为WAIC展览至高荣誉的“镇馆之宝”,每年吸引数百款产品参选,最终入选数量不超过10个。
记者发现,WAIC举办八年以来,不少获得“SAIL奖”的产品孵化出优秀的AI商品,甚至还再次荣获“镇馆之宝”。借助WAIC平台汇聚全球资源,上海正推动AI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寻找下一个AI“核爆点”。
“硬”突破
华为展区上一堵“墙”,几乎成了WAIC 2025最吸睛的展品之一,这便是今年的“镇馆之宝”华为昇腾384超节点。
“这相当于一台‘超级AI服务器’,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构成,集成384颗昇腾NPU芯片和192颗鲲鹏CPU芯片,算力规模达300 PFlops,打破跨机通信带宽性能瓶颈,是业界最大规模高速总线互联超节点。”华为展台专家告诉记者,目前芯片制程不断逼近极限,高效的超节点集群,可以有效提升算力效能。
性能测试数据显示,在该集群上,Llama 3模型性能可提升2.5倍以上,DeepSeek、通义千问等模型的性能提升可达3倍以上,堪称“算力核弹”。
目前,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已在多行业中落地,比如帮助新浪“智慧小浪”推理交付效率提升50%以上,支撑硅基流动每天为600万用户提供高效推理服务,为中科院自研模型训练框架,快速构建AI4S科研大模型等。
相较于华为的“硬核”,另一个“镇馆之宝”科大讯飞AI学习机则亲民得多。

科大讯飞AI学习机。
一台诞生于2021年的学习机,为何能拿下“顶会”展览的最高荣誉?科大讯飞的答案是:星火大模型教育能力仍在持续突破,AI在进化,AI硬件也在升级。
众所周知,AI幻觉是商业应用的一大弊端,教育场景更是如此。“AI在生成图片和文章时偶尔犯错还能理解,但在教孩子讲题过程中出错一次,我们都是‘零容忍’的。”科大讯飞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AI学习机看似简单,但对逻辑严谨、容错率趋零、情感交互自然等的多维度需求极高,换句话说,AI必须能像老师一样给出正确答案,还能解释答题思路。
据介绍,在2025年高考全国卷模拟测试中,科大讯飞AI学习机的基座大模型的“成绩”亮眼,语文、英语作文评测排名第一,数学成绩更是冲上140分,仅次于DeepSeek R1,拿下国产算力大模型的最好成绩。
“软”实力
AI智能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荣获“镇馆之宝”的实力,同样不输AI硬件。
展览期间,不少观众在蚂蚁集团展区排队体验“AI问诊”。观众只需对着AI健康智能体AQ说一句哪里不舒服,或上传体检报告,AQ就能即刻给出诊断建议,还可接入AI诊室深度问询,并能对接线上挂号或线下医院资源。
蚂蚁科技展区负责人许博告诉记者,受困于亚健康等原因,健康类信息的单日搜索量高达2亿人次,但信息混乱与服务短缺问题长期未解。AQ基于蚂蚁医疗大模型开发,用户只需说一句话,就可以获得问健康、读报告、测疾病、管慢病等百余项AI功能,直连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269个专科医生智能体,并适配多款主流可穿戴和慢病管理设备,帮用户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
记者现场了解到,AQ正发力“医生AI分身”技术,让AI复刻专家思维与诊断路径。目前,上海仁济医院的泌尿外科专科智能体已落地,正尝试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毛洪京医生的AI睡眠专家智能体,已服务400多万失眠患者。
蚂蚁AI健康智能体AQ。
“三年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们正式发布了通义大模型,并承诺将核心模型开源开放。如今,通义千问已全面开源,真正打破了开源与闭源模型之间的技术壁垒。”7月27日,阿里云副总裁叶杰平表示,AI模型技术正经历从“渐进式创新”到“指数级跃迁”的历史性转变,“AI智能体优先”时代将全面到来。
在这一行业背景下,“镇馆之宝”阿里云百炼平台也应运而生。据介绍,百炼是大模型服务与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目前已上线通义千问、DeepSeek等200多款国内外主流模型,还为开发者提供了100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任务的智能体模板与服务,有超20万人开发了70多万个智能体。
“仅需简单的配置工作,无需用户管理资源、开发部署和工程运维,最快只要5分钟,一个专属智能体就搭建好了,开发门槛进一步降低。”阿里云业务负责人陈珉艳举例称,在百炼平台上选择通义千问大模型和高德接口服务,就能快速搭建一个具备城市旅游美食规划的AI智能体,不仅能查询地图信息,还可根据用户需求查询目的地天气、规划一日游行程、搜索美食店铺、导航或打车到对应店铺等。
再升级
记者了解到,WAIC 2025的“镇馆之宝”,由大会组委会从科技含量、市场前景、可复制性、社会效益等维度考量,评选出具有行业突出贡献及领先技术的创新应用。
优质落地应用,是WAIC“镇馆之宝”的底色。而WAIC的另一个奖项“SAIL奖”,则强调方向性技术突破、应用创新和改变未来。“SAIL奖”着重创新性和引领性,“镇馆之宝”则偏重商业化和市场化,“镇馆之宝”和“SAIL奖”的组合,映照出上海在AI行业的雄心壮志——服务好AI产业的全生命周期。
WAIC举办八年以来,已有不少获得“SAIL奖”的产品孵化出优秀的商业落地案例。
比如,2019年“SAIL奖”名单中的科大讯飞新一代语音翻译关键技术及系统,如今正融入科大讯飞AI学习机,成为AI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功能。高通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人工智能引擎荣获2023年“SAIL奖”,今年“镇馆之宝”OPPO Find N5手机,正是采用了高通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芯片。
去年拿下“SAIL奖”的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 AI引擎,如今正成为“电算协同”架构的有力支撑。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熊宜告诉记者,该AI引擎的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应对能源挑战,比如今年WAIC展示的SmartCool末端空调节能解决方案,参与国内某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成功实现空调能耗下降15%,年度节省电费50万元等经济收益。
今年WAIC再度升级,将AI产业的触角向“从0到1”的初创阶段延伸。
在WAIC展览场馆地下一楼,新设立的“创新孵化展示专区”人气依旧爆棚,这里集中展示200家优质AI初创项目,覆盖AIGC、AI4S、具身智能等前沿赛道,并匹配超100家投资机构、200位专业投资人,实现“即展示、即对接、即转化”。参展企业多数成立时间不足5年,创始人中90后占比超过40%。不久的将来,新的“SAIL奖”和“镇馆之宝”或许就将诞生在这里。
“在这里,每家初创企业都专注一个非常狭窄的细分市场,但是我们的生态系统足够庞大,AI的新应用依旧非常活跃。”上海羚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启明很有感触,表示“创新孵化展示专区”整体看上去更年轻、更有活力,这正是探索AI未来无限可能所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