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苏超的梗让江苏“十三太保”再次声名远扬。在2025年GYBrand中国百强城市榜单中,江苏13市历史性实现“全员晋级”,这种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滋润”。同时,江苏中小企业数量约占全省企业数98%,普惠金融在金融服务中至关重要。
日前,南方都市报社、湾财社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共同启动“中国普惠金融行”专题系列报道,呈现鲜活生动的普惠金融服务案例、模式,探索数字时代普惠金融创新路径,栏目本期采访江苏银行。
江苏银行是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全省13个市均设有分行。近年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江苏省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面对“三农”金融服务仍面临的“数据孤岛”“信用迷雾”等难题,江苏金融机构如何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关税风波中,金融机构又如何精准“稳舵护航”?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仍面临多重难点
如今,人人称道江苏“十三太保”,但苏南苏北各市也曾差距悬殊。例如,据wind数据,2001年,南京的人均GDP是盐城的2.9倍;2024年,两者差距已缩小至1.7倍。
有网友这样描述:“我是1968年从无锡去苏北盐城的大丰插队的知青,原来荒凉的盐碱地、农民居住茅草屋……现在已经旧貌换新颜,交通发达、高楼林立,成为旅游开发区了。”
过去几十年,以苏南苏北为代表,国内城乡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农”领域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2.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78万亿元。
然而,在普惠金融领域,“三农”金融服务仍面临不少难点。例如,“数字鸿沟”问题,部分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模式尚未完全适应农村差异化需求,部分金融产品过于标准化,缺乏对农业周期性、季节性、抗风险能力弱等特征的适配。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合作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杜道文在2025中国财富大会数字金融创新论坛上指出,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推进长期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数据碎片化,农村土地确权、农产品交易等本应成信用基石的信息、数据因分散而无法流动,金融机构难以为农民勾勒完整信用画像,导致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二是传统信用评估失效,农村的长尾客户(小农、小微经营者)往往因缺乏抵押物与规范的信用记录,金融机构因风险难以量化而惜贷;三是成本与可持续的矛盾,农村地广人稀,金融机构客单价低、管理成本高。
银政同频,破解乡村“数据孤岛”“信用迷雾”
2025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直击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痛点,提出“探索扩大农村产权抵质押物范围,支持银行机构探索运用农业保险保单信息作为涉农主体融资贷款信用评级参考,加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优化信贷审批模型,强化对企业经营情况等第一还款来源分析,降低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等举措。
在实践中,地方有何探索经验?面对上述难题,金融机构又如何创新蝶变?
江苏省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有着“鱼米之乡”之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江苏省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2025年初,江苏省提出实施“新农人三年培育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全省13个市均设有分行,江苏银行闻令而动,通过“联政策、联产业、联科技”的“三联”机制,将金融服务嵌入农业产业链条。
对于稻麦粮食、特色水产、智慧农业等“4+13+N”产业链,江苏银行着重推进。针对“新农创、新农匠、新农商、新农干、新农服”五支队伍,江苏银行量身定制五大产品矩阵,覆盖创业孵化、技术升级、电商助农等全场景。
围绕时令节气和农业生产特点,江苏银行还创新打造“四季农时”服务体系,满足农企农户的金融需求。面对“三农”领域经营主体通常没有充足的抵押物、融资难的问题,江苏银行通过推广首贷、信用贷款,让更多农户凭借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的方式获得了资金支持;此外,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钢结构设施大棚、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农村产权抵押方式,盘活了农村资产。
据了解,江苏已推出 “苏农云” 平台,构建覆盖全省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针对农户“数据孤岛”、“信用迷雾”难题,江苏银行线上对接“苏农云”、农业数据,完善线上农户资产负债表,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和精准性;线上对接农业全产业链公司,获取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上下游客群信息,实现批量授信线上化及自动化审批。
关税风波下的金融支撑
2025年4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引发新一轮关税风波,破坏全球经贸秩序,也冲击我国的进出口。
据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统计,2024年江苏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达41%,受到外需影响较大。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江苏省对美贸易依存度约为12.56%,鉴于江苏对美出口规模大、出口企业数量众多,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对江苏外贸企业的冲击尤甚。
身处关税风波中心,有企业发出了“订单还能做吗?”“现金流撑得住吗?”等焦虑声,本土金融机构又如何护航企业出海?
江苏银行第一时间成立“稳外贸、稳就业”总分支三级行动专班,组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出台“双十”举措。江苏银行介绍,对于存量外贸客户,落实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要求,不随意抽贷断贷压贷,保障企业必要的信贷需求;对于临时周转困难企业,运用转续贷、延展期等工具做好接续,不下调风险等级。
“对确实存在困难的企业,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供稳就业贷款支持。”江苏银行表示。
同时,多方携手降低外贸企业信贷风险。江苏银行通过对接产业厅局、中国信保、国有担保公司等机构,将政策性风险补偿工具用足用好。“苏贸贷”持续加力,“贷款+保险”模式为重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保驾护航;推出的“苏贸担”标准化产品,让外贸融资更简单高效。
效率提升同样关键。江苏银行依托“外汇管家”线上平台,推动外贸企业跨境结算等业务办理“少跑腿”;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覆盖面,让更多企业享受便利;跨境资金池产品则提升了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性,让出海航程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