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7月29日 09:56,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下跌0.11%。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绿叶制药(02186)领涨5.34%,先声药业(02096)上涨4.92%,微创医疗(00853)上涨4.49%;远大医药(00512)领跌4.98%,一脉阳光(02522)下跌4.92%,同源康医药-B(02410)下跌4.29%。恒生医疗ETF(513060)一度涨超1%,上涨0.44%,最新价报0.68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7月28日,恒生医疗ETF近1周累计上涨4.81%,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流动性方面,恒生医疗ETF盘中换手11.1%,成交8.77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28日,恒生医疗ETF近1周日均成交27.74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消息面上,近期,国家医保局召开座谈会,明确表示将通过医保价格政策赋能药械创新,包括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进入临床应用、研究实行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等。
中信建投证券称,港股医疗器械公司整体创新性较强,多家企业即将步入扭亏为盈或业绩快速释放的阶段。今年以来,有创新产品上市、技术突破实现license-out可能的催化,以及账上现金丰富、业绩快速增长、估值低位的部分18A器械公司,年初至今有翻倍以上的涨幅;部分业绩高增长的低估值龙头器械公司年初至今亦有较好表现。映射到A股医疗器械投资,中信建投亦看好器械集采政策优化、创新产品上市放量及国际业务高增长个股的投资机会,预计下半年多家企业将迎来业绩拐点,第三季度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
规模方面,恒生医疗ETF最新规模达78.14亿元,位居可比基金1/3。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恒生医疗ETF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2389.78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2.51亿元。
截至7月28日,恒生医疗ETF近2年净值上涨28.43%。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7月28日,恒生医疗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8.34%,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6.59%,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6.82%。截至2025年7月28日,恒生医疗ETF成立以来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0.63%。
截至2025年7月25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2.30。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7月28日,恒生医疗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52%,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回撤后修复天数为43天。
费率方面,恒生医疗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5%。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7月28日,恒生医疗ETF近1月跟踪误差为0.036%,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从估值层面来看,恒生医疗ETF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32.62倍,处于近3年17.43%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3年82.57%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提供一项市场参考指标,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8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06160)、信达生物(01801)、药明生物(02269)、康方生物(09926)、中国生物制药(01177)、石药集团(01093)、三生制药(01530)、京东健康(06618)、翰森制药(03692)、药明康德(0235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15%。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恒生医疗ETF(513060),场外联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