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北交所公布了武汉吉和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吉和昌”)IPO的审核问询函,围绕控制权稳定性、产能过剩、危化品合规、关联交易、业绩可持续性、收入真实性、成本核算、负毛利产品减值、募投必要性等提出问题。
问询函指出,实控人宋文超、戴荣明合计持股62.29%,二人持股比例接近且已三次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但协议未明确纠纷解决机制。交易所要求公司结合限售安排、减持计划说明“是否存在治理僵局或控制权变动”。
此外,四家创投曾与公司签有对赌条款,2024年8月公司通过减资4,109.78万元回购其全部股份实现退出,北交所追问减资程序合规性及会计处理,并提示是否损害其他股东利益。
问询函显示,吉和昌报告期内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72.02%、73.51%和 69.03%,呈下降趋势,能源电池材料产能利用率更是从95.15%骤降至57.34%。北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各细分产品市场容量、竞争对手产能及自身市占率,量化分析产能过剩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并明确是否属于主管部门认定的过剩行业。
北交所注意到,公司存在产量超环评批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监控化学品生产特别许可证书等业务资质均未覆盖完整报告期。子公司武汉特化2023年因违反《安全生产法》被罚1.5万元。问询函要求逐条披露危化品在采购、运输、储存、生产环节的合规措施,并说明超产、超范围生产的整改完成情况及潜在处罚风险。
奥克股份持股37.71%,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报告期内,公司向奥克股份采购环氧乙烷、共用循环水及食堂,且部分高管来自奥克股份。监管层要求逐笔列示关联交易明细,论证定价公允性,并追问“是否存在资产混同、人员混同”。值得注意的是,奥克股份2023-2024年持续亏损,交易所要求说明其风险是否向公司传导;子公司武汉特化,曾为奥克股份控股子公司,至今仍使用“奥克”商号,北交所要求说明质疑商标及技术依赖是否构成利益输送。
公司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连续两年毛利率为负(-3.62%、-3.03%),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仅2.91%,远低于可比公司11.19%。问询函要求逐项披露负毛利产品的减值测试过程,并提示“是否存在固定成本大幅升高导致存货进一步跌价”的风险。此外,荆门新产线投产后产能利用率骤降,监管层追问在建工程是否闲置、减值计提是否充分。
公司贸易商收入占比约两成,但前五大客户之一杭州诺丁汉注册资本仅50万元、参保6人。交易所要求穿透核查贸易商终端销售,并说明“是否存在压货”。针对2025年一季度收入下降7.54%,监管层要求结合光伏硅片开工率下降量化分析业绩下滑是否持续。
公司拟募资2.9亿元扩产光伏材料、表面处理化学品及集成电路电镀化学品,交易所要求说明“新增产能如何消化”,补充流动资金3,000万元的测算依据亦被要求详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