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9 12:36:50 股吧网页版
“一年两次” 长效预防药物落地博鳌,加速终结HIV流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病例报告以来,人类与艾滋病的抗争已持续40余年。至今,尚无根治艾滋病的药物,艾滋病依然是一项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的艾滋病病例中,经性传播的比例均在95%以上。2022年新报告病例中,经性传播的比例高达97.6%,其中异性性传播占72.0%,男性同性性传播占25.6%。2024年第二季度新报告的病例中,异性性传播占73.2%,同性性传播占24.0%。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异性传播感染人数多、隐蔽性强、预防难度大,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谈及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现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张福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艾滋病至今仍是全球疾病领域的首要威胁,对全球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构成了最为严峻的挑战。联合国为此专门设立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这充分彰显了该疾病的重要性。

  “目前,不少公众已知晓HIV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尽管如此,也有许多人仍认为HIV离我们很远。”张福杰教授表示,自1985年首例输入病例至今,已有130多万人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还有大量阳性感染者尚未被发现。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在过去十多年中,诊断为HIV阳性并发展为艾滋病的比例已超过30%。与此同时,不少人对暴露前预防(PrEP,Pre-Exposure Prophylaxis)的效果关注不足,公众在知晓暴露前预防、真正理解其必要性和效果,以及掌握相关技术操作,仍存在较大差距。

  近日,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正式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实现了与全球几乎“零时差”的同步可及,为终结HIV流行按下加速键。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指出,当前HIV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而暴露前预防(PrEP)已被证明可以降低高危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是HIV综合干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下,关注暴露前预防已成为重要方向。

  PrEP普及面临挑战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一直以来,HIV预防对我国HIV防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感染HIV的风险,保护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还能有效减少HIV新发感染和传播,从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防治工作进一步发展。

  当前,HIV仍是全球及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HIV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一旦感染,目前尚无治愈办法。若未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可能发展为AIDS。随着我国综合防控策略的不断优化,HIV防控已取得显著成绩。长期以来,防控策略从以“行为干预”为主,演进到“行为+药物”结合,暴露前预防作为重要的药物预防手段,已成为全球主流的综合预防措施之一。

  暴露前预防,简言之,是对未感染HIV的人在发生易感染HIV行为之前服用特定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为高风险人群提供了一道“防护墙”。张福杰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就像在人体内提前设防,一旦出现HIV暴露,药物能直接拦截和控制病毒,阻止感染。”

  当下,临床所探讨的暴露前预防属于广义概念,涵盖行为学、安全套使用等方面,并聚焦于生物学预防,即借助药物开展预防工作。目前HIV疫苗研发道路依然漫长,暴露前预防仍是现阶段不可替代的防控支柱。作为降低高风险人群HIV新发感染的有效手段,暴露前预防被《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列为重要干预策略之一。《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也明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方针,提出降低新发感染、减少相关死亡、维持低流行水平的目标。

  然而现实中,由于每日服药模式难以长期坚持,很多人用过但最终放弃,甚至知道但从未使用,这也让PrEP的普及面临挑战。张福杰教授指出:“最为常见的药物是2012年美国推荐使用的口服药物Truvada(舒发泰®),其成分为TDF加FTC,需每日服用一次。对于HIV阴性的健康人群而言,每日服药存在依从性和漏服问题,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球范围内的指南均指出,在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人群中,存在HIV发病率或流行率的相关问题。”

  药物市场突破点何在?

  根据行业机构数据,近年来,我国抗HIV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13年的7.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7%。预计至2023年,我国的HIV病毒治疗药物市场将达49.6亿元,2019年至2023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显示出HIV病毒治疗药物市场的巨大潜力。

  目前,所有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都是针对这些关键环节设计的,包括阻断融合过程中的R5受体。在病毒复制的各个阶段,如逆转录、转录和整合,逆转录酶抑制剂、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等药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际主流的抗HIV病毒治疗药物研发主要掌握在吉利德、葛兰素史克(GSK)、强生三家跨国药企手中。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目前国内抗HIV病毒治疗药物较为稀缺,相关主流药物主要为仿制国外上市已久、作用机制相对老旧的品种。主要以前沿生物的艾博卫泰、艾迪药业ACC007和ACC008、天津扶素生物的德西夫韦肽、郑州大学和河南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塞拉维诺为主。

  不过,尽管目前抗HIV市场有多家企业布局,药物种类繁多,但公认的有效预防药物较为有限。公开信息显示,Lenacapavir每年仅需给药两次,药物会在体内缓释维持高效的抗病毒浓度,形成长达半年以上的保护屏障。

  张福杰教授形象地比喻道,这是因为Lenacapavir能够直接与HIV衣壳蛋白质亚基结合,它像精准的“病毒拆弹专家”,阻断了病毒复制的关键步骤,如阻止病毒组装和释放,从而实现预防HIV感染。我们以前的药物更多像是“守在门口”,而Lenacapavir则是“门、走廊和客厅”都安排了哨兵。此外,作为创新的衣壳抑制剂,Lenacapavir与其他现有药物不存在已知的交叉耐药性,这意味着在面对现有的一些耐药病毒株时,Lenacapavir同样有效。

  “我们需要厘清一个关键概念,Lenacapavir是HIV长效预防药物,而非预防性疫苗。”张福杰教授表示,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问世,长效预防药物不会像疫苗那样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是通过在人体内提前“放置”能够长时间维持特定浓度的药物,从而在之后的保护期内,阻止病毒入侵,预防疾病。

  近日,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的PURPOSE 1与PURPOSE 2两项全球三期临床研究,覆盖了不同性别与风险人群,研究结论一致显示,在“一年两针”方案下,超过99.9%的受试者HIV检测持续阴性,展现出其卓越的有效性。

  可以肯定的是,高危人群如果能正确使用暴露前预防,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进而实现最有效的保护,也能在公共卫生层面对HIV传播的遏制起到积极影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