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归辞实习记者陈昕慧上海报道
从2018年创办以来,上海用八年时间,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办成了人工智能的顶级盛会。
创纪录的7万平方米展区、800余家参展商、逾3000项前沿展品及百余款首发新品;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5万人次,全网流量超23.6亿,较上届增长21.6%;大会共签约32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50亿元,达成意向采购金额162亿元……
大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协会副秘书长党赞。她透露,如今大会展位一席难求,许多老客户提前一年就预订了展位,生怕下一年的展位被抢,即便这样,有时候也无法保证其最终能拿到展位。
为什么是上海?党赞认为,上海抓住了办会的先机,同时上海把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做起来了,让大批企业集聚在这里。
党赞聊到今年WAIC的高光展台“WAIC里·技能大舞台”的策划故事:上海希望打造与去年机器人“十八金刚”、今年早些时候举办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和杭州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赛事都不一样的亮点,让机器人的实际应用走向舞台中央。
在对话中,党赞还分享了她对今年大会获得空前关注度的看法,以及上海如何推动大会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以下为采访实录)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的WAIC和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党赞:今年参展商数量有800家,比去年增加了300家左右,还有不少企业想参展但排不上。观众数也突破30万了。大会整个展位面积有约7万平方米,超3000项人工智能的前沿展品和百余款首发新品展出,其中光人形机器人产品就有大约150台,相比去年是一个突破。
去年在机器人领域我们向世界展示了“十八金刚”的先锋阵列,当时机器人上半身还不是完全能动,只能简单地通过遥操来挥挥手。今年行业整体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实现了挺多的突破。机器人的大脑已实现具身化的突破,有四足狗、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状,人形机器人的下肢也可以动起来了。而且不少项目已经进入应用了。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世博展览馆一楼最醒目的地方搭建了一个“WAIC里·技能大舞台”,吸引了非常多人排队观看。谈谈设置这么一个特别展台背后的思路?
党赞:我们希望大会每年都呈现出不同的亮点,去年我们展示了机器人“十八金刚”,今年我们要想出新的亮点。在这次大会之前,北京4月份已经举办了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杭州5月份举办了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赛事,上海市领导希望我们有不一样的东西,能展示机器人的实际应用能力。
于是便有了这个“WAIC里·技能大舞台”。我们在今年5月份发起了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由专家牵头设置了不同比赛项目、标准,到7月份比拼出不同项目上能力最强的机器人,最后在展会期间集中展示。比如上核管孔清理机器人可以在核工业场景完成清洁工作,高效解决了工人作业中(遇到的)的问题。
其实以不到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完成比赛设定的高标准,对参赛企业而言是挑战。我们通过赛事一定程度加速了机器人落地应用的能力与场景渗透的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无论是从参展商数量,还是从现场观众数量来看,今年大会都显得格外热闹,背后有哪些原因?
党赞:从国际、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纳入全球战略了。中国早在2017年就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行动是当前中央关注和推进的重要方向。
地方上,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政府去年12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从基础底座、关键生产力工具、重点垂直领域应用、应用生态等多个维度,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与指引。
从行业角度来看,技术方面我们看到了快速的迭代与重大的突破,应用端大量需求涌现,加上资本对行业的看好,都共同催生了大批企业,推动行业加速扩容。
《21世纪经济报道》:WAIC的声量越来越高,从大会的组织角度,分享一下办会经验?
党赞: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大会每年都有对标国际的新内容出现,我们专门有一支团队负责跟踪国际动态。每年,我们会通过设置比赛、发布报告、举办论坛等方式,让生态内企业了解到同行、国际在做什么、行业前沿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工智能大会出现在上海?
党赞:一方面,WAIC早在2018年就创办了,是首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会,上海抓住了办会的先机。另一方面,上海把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做起来了,有大批企业集聚在这里。
《21世纪经济报道》:大会如何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党赞:办会其实是上海全链条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的一部分。上海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顶层规划做得很早,有很强的战略眼光,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在算力、算法和数据三个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上,上海都有前瞻布局,敢于在关键领域大力投入,对核心点给予重点支持。
比如在算法领域,上海这些年在布局“1+3”基础模型格局,也就是一个开源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浦语大模型,以及商汤、MiniMax、阶跃星辰模型三个。去年我们在重点推进阶跃星辰的产业化,今年我们又通过大会等方式来重点助推MiniMax。
最近几年,随着大会规格的升级,大会的关注点更多聚焦于全球治理、伦理与安全等议题。上海需要更多能服务企业和产业生态的大会,来助推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的招商引资。我们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偏于年轻化,所以我们从大会中孵化衍生出了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为年轻创业者搭建一个专属的创业生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