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超过150款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也吸引了国内主要投资机构前来“寻宝”。
界面新闻注意到,相比处于红海的人形机器人整机投资领域,投资机构当前更倾向于在上游产业链寻找标的企业。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逐渐明显。
“人形机器人上游企业的四个核心吸引力包括技术壁垒、整机厂深度绑定、持续盈利能力及较低起始估值。”宋巍巍称。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投资人对于上游产业链公司的热情,是对上述投资思路的延续,意优科技就是其中的代表。
意优科技在展台展示的轻量化谐波关节模组,通过镁合金骨架、联合研发减速机新材料等四大创新,实现质量功率密度提升25%、转矩波动降至5%以下。
意优科技运营总监赵运涛告诉界面新闻,“我们是行业首家实现关节自动化量产的企业,去年销量3万台,今年有望突破10万台,目前产品已经覆盖了头部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
赵运涛说,通过生态合作模式整合上游供应链,使该企业产品在规模化量产中形成成本优势。
今年3月6日,意优科技完成5000万元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浦东创投集团旗下浦东天使基金、张江科投旗下张科垚坤基金联合领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与生产产能扩张。
在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中,灵巧手成为投资人热捧的重要领域。《科创板日报》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全国机器人灵巧手相关融资案例已超过20起,累计融资额超30亿元。
在戴盟机器人展台,厚度仅数毫米的视触觉传感器引发关注。
“每平方厘米数万个感知单元,能精准识别接触形貌、切向力分布甚至物体纹理。”技术负责人现场演示时强调,该技术攻克了传统传感器体积大、耐用性差的痛点,为具身智能提供关键拼图。
搭配传感器的DM-Hand1五指灵巧手,通过11个自由度实现精细抓取,其600g的轻量化设计更贴近人手机械特性。
和其他灵巧手研发企业专注触觉或视觉技术线路不同,戴盟机器人因背靠港科大的实验室优势,让其在视触觉领域拥有“代际”优势,也让这家小型初创企业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戴盟机器人第二轮天使+轮融资于2024年11月公布,投资方包括金鼎资本、国中资本、联想创投、招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联合投资。
宋巍巍告诉界面新闻,制造业通常需要先跑通供给侧,才有需求侧的落地,也就是零部件做好了,“组装”机器人就变简单了。
他将其与新能源车行业对比称,“当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已经成熟,造车就变简单了,不同厂家才可以在这些基础供应链上设计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这名投资人称,投资方更希望投资拥有普适性的上游产业链技术和产品,它们即使不能应用在人形机器人上,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开拓市场。戴盟机器人团队告诉界面新闻,投资人也曾表达过这一想法。
该团队告诉界面新闻,“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之外,视触觉方案亦可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随着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会进一步加速视触觉技术产品的成本下探,将进一步推动这类技术向更广阔的市场去应用。”
这种“墙内墙外都开花”的逻辑在灵巧手企业上海傲意科技身上亦得到验证。
傲意科技在展会中展示了第二代灵巧手ROH-AP001,该产品搭载高密度点阵触觉传感器,能感知0.1 N至25 N的压力变化,并通过多协议接口实现与人形机器人主控的毫秒级响应。
在现场演示中,ROH-AP001与睿尔曼机械臂及智元机器人本体协同完成“手-臂-体”联动操作,展示其在“感知-决策-执行”链路中的集成能力。
由傲意科技研发的一款采用碳纤维打造的智能仿生手产品,已经在康复辅具领域占得先机。
展台上,因伤导致臂部截肢的方林浩展示了这款产品,通过粘贴在手臂上的电极,他轻松完成了拧瓶盖等手部动作,“这款仿生手可以帮助恢复60%的生活功能。”他告诉界面新闻。
傲意科技的这款仿生手目前已经进入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指导目录。意味着“10万元价格的产品,患者只需自费1万元即可实现生活功能的恢复,市场性价比很高。”傲意科技称。
不止于此,傲意科技灵巧手在商品分类、厨房作业辅助、精密装配等零售、家庭及工业场景中均落地应用,并已向小米、智元机器人、云初智能、比亚迪、苹果、现代汽车等企业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
今年5月,傲意科技宣布完成B++轮近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英飞尼迪资本、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旗下浙江省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沃美达资本共同投资。2024年底,傲意科技刚完成B+轮融资。
某全国性大型综合证券公司投资经理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未来,人形机器人整机行业会呈现 ‘寡头’局面,可能只有前三的企业会继续在这个赛道上。”
宋巍巍认为,投资人开始选择更具有确定性、安全边际更高的赛道,这是人形机器人上游投资目前受到更多关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