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发现大模型行业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行非但没有成为冤家,反而相互站台、彼此助力。
商汤科技大模型论坛上,阶跃星辰、第四范式和智谱等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无问芯穹智能算力生态论坛上,阶跃星辰、银河通用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同样在列。各方均围绕“模型之问”这一核心议题,共同探讨大模型行业的协同创新之道。
如何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摆在所有大模型公司面前的共同考题。
近半年来,大模型的发展逐步从OpenAI开创的预训练为主、监督学习为辅范式,转向显著提升推理能力的强化学习范式。能否降低推理成本,成为决定大模型应用渗透率的关键因素。
正如阶跃星辰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姜大昕所言,“多开好省”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四大“黄金法则”,“多”即多模态,“开”代表开源,“好”指的是模型的性能好,“省”则强调节省成本。
模型厂商与芯片厂商通过联合创新,实现大模型和算力的双向价值最大化,被认为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此,阶跃星辰联合近10家芯片厂商和算力平台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从底层进行联合创新,提升模型适配性和算力应用效率,致力于为企业和开发者打造出既好用、又高效的大模型。
智谱总裁王绍兰认为,行业内还应建立联盟或组织,将大量沉淀的数据挖掘并共享出来,为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提供充足的“弹药”。
无问芯穹携手行业生态伙伴共同建设上海首个人工智能终端软硬适配优化中试平台。该平台将聚焦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协同各环节参与者,共同建立跨领域协同创新机制,重点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并形成覆盖计算效能、功能实现和交互体验的完整评价体系和“自我造血”的长期产业化能力,最终打造为可持续盈利的投资收益型中试平台。
阶跃星辰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朱亦博提出,大模型时代应有AI总集成商,将算力、算法、语料数据、智能体等要素集成整合在一起,“这或许也是一种模式”。
尽管各家选择的模式和路径不同,但在大模型时代,只有让每家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形成协同合力,才能真正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