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暴雨后警惕“鼠尿病”!虽罕见但仍可致命
来源:第一财经
近日,华北多地遭暴雨突袭,随之而来的洪水也引发了网络上关于一种名为“鼠尿病”的讨论。这种传染病多在雨季高发,虽然近年来在国内并不多见,且尚无死亡报道,但感染了这种疾病仍有可能引发致命的重症。
在医学上,“鼠尿病”被称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这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也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24年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为459例,尚无死亡病例。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革兰阴性需氧菌,感染后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眼结膜充血、小腿痛、乏力等。严重的钩体病以黄疸、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倾向为特征,而严重的肺出血致死率可达50%至70%。
多位感染病学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鼠尿病”近年来在我国已不常见,但仍可存在于有水田的农村地区,被动物尿液污染的积水是钩端螺旋体病原体的重要传染源。藏在动物尿液里的钩端螺旋体可能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水坑里,如果污水接触到破损的皮肤,比如在小溪里玩耍、在田间劳作、在水上作业、在野外游泳等,钩端螺旋体就会趁机侵入人体。
该病的潜伏期为2至30天,当钩端螺旋体病原体穿透皮肤粘膜后,就可进入血液并扩散至全身,钩体血症发病期为1-3天,期间钩端螺旋体大量增殖,释放毒素,会导致高热和肌痛。如在发病前5天的窗口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率,例如肺出血风险。若未及时用药,则可能导致器官进一步受损。
针对“鼠尿病”的防控,目前主要为切断传染源,灭鼠以降低环境带菌率;洪水后对环境进行消杀;高危作业者需穿戴橡胶防护装备;对于疾病流行地区的人群接种疫苗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