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8日24时(北京时间29日凌晨1时),泰国和柬埔寨达成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这场持续数日的冲突终于停摆。
停火协议的达成,仅用了不到3小时且当天便生效。为何这场两国十几年来最严重的边境冲突能迅速按下暂停键?停火前景如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海秋。
为何能“闪电停火”?
柬泰停火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表示“很自豪能够成为和平总统”。三天前,身在苏格兰的他曾给柬泰打电话,表示只有两国结束冲突,美国才考虑与它们达成贸易协议。
外界评论,看来特朗普确实很想拿诺贝尔和平奖。但此次停火并不完全是特朗普的功劳,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因一,东南亚国家和平与合作的传统。
余海秋认为,中南半岛各国、各民族有爱好和平的基因,并无冲突和战争的强烈意愿。
柬泰也是如此,它们对呵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存在共识基础。今年5月通过的《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就是例证。
柬泰此次冲突,更多是两国领导人为了在民众面前展现爱国情怀,显示维护民族尊严的立场,因此骑虎难下。但双方从根本上都不想陷入战争。
原因二,柬泰都耗不起。
人员层面,这轮边境冲突已造成两国逾百人员伤亡,近30万民众被迫疏散至安全区域。
经济层面,边境两侧的旅游业、跨境贸易及相关工厂遭受重创。而两国本就面临美国高关税的压力与威胁,这无疑加剧了经济困境。
政治层面,泰国政局动荡不安,任由冲突持续只会添乱。柬埔寨政府因丢失一些边境高地和要地在国内受到压力,希望止损。
余海秋指出,无论是两国领导层还是民众,都不愿看到大量人员死伤的局面。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把有限的财力消耗在军事冲突中,显然不明智。
因此,柬泰均表明,愿意接受国际调停。这样一来它们都能抓住机会找台阶下。
原因三,中、美、东盟三大力量介入调停。
三大力量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的积极斡旋为停火提供了关键平台。余海秋指出,东盟继续发挥了团结成员国、协调其关系的重要作用。泰国本身也是东盟创始成员国,展现积极配合姿态。
美国则正好抓住关税谈判的时间窗口,以经济利益为筹码对相关方施压。它在推动柬泰达成停火共识方面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试图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与柬泰关系密切,具备调解的独特优势。柬泰都能积极听取中方关于停火止战的意见。中国始终视两国为友好邻邦,也将继续为促进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有评论认为,此次调解也表明,中美合作可以做成很多事情。外界希望此次的成功调解能为未来解决国际冲突提供范式。
停火前景如何?
29日,柬泰两国军区指挥官在边境地区举行会谈,落实停火协议。
泰国陆军发言人文泰·苏瓦里29日表示,泰柬边境三处地区的两国部队指挥官当天分别举行了会谈,同意停火并停止调动兵力,以待8月4日举行由柬埔寨主办的边境联合委员会会议。
他还说,在当天的前线指挥官会谈开始前,三处边境地区均已实现停火。
余海秋认为,柬泰的矛盾由殖民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双方积怨已久,多年未曾破局,未来短期甚至中长期难以根本解决。
不过,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比较低,更可能的是陷入一种不定期的“小规模冲突+大范围调解”的循环之中。两国面临的各种内政外交因素也可能给局势带来种种变数。
此外,冲突也伤及柬泰关系,两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都比较高涨,关系全面修复的难度增大。需要各方拿出政治智慧和长远眼光,从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利益出发增信释疑,妥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