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如何让驱动未来的“算力”与支撑未来的“电力”实现和谐共生?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与行业代表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既是能源挑战的制造者,更是能源革命的赋能者。“算力”与“电力”必将走向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未来。
致辞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致辞时强调,将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推动可持续发展。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葛东波表示,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绿色智能之都,开创性地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为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上海路径”。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邓大伟表示,徐汇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增强智能产业引领,持续推动绿色与智能协同发展。作为新能源建设主力军,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首席信息官吴张建表示,将进一步聚焦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建设,将战略构想转化为重大工程。
主旨演讲环节,两位院士从宏观经济与能源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出发,为理解AI与绿色的双重挑战与历史机遇,框定了清晰的战略坐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表示,世界经济正从对化石能源的“资源依赖型”,全面转向对清洁能源与核心技术的“技术依赖型”。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为这场深刻的能源转型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变量。它既是实现精细化碳管理的关键工具,也是能源系统的新增巨大负荷。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建立起可靠、透明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则在主旨演讲中,完整描绘了AI赋能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国路径。黄震表示,未来能源呈现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而以AI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赋能和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转型。
专题报告环节,上海库帕思科技、中信证券、临港算力科技、纬景储能、上海临港绿创等企业代表,从能源供给、绿色智算基础设施、高效垂直领域模型与资本引擎协同发力的角度,审视构筑未来数字经济的绿色基石。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发布了“能碳智算中枢”。该成果被定位为支撑未来绿色智能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数字基座”,通过“声明式设计”“自主动态编排”和“元学习”等能力创新,旨在将底层绿色算力、高效模型、稳定绿电——进行统筹纳管和智能调度,实现“能源流、碳流、数据流”的三流合一与全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