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迟悦实习生顾泯骏香港报道
“目前,全球‘AI人才’的总量约为300万人,其中有32.6%在美国工作,24.4%在中国工作。” 7月28日,国际金融论坛(IFF)数据专家周建在香港金融发展局(FSDC)举办的《IFF人工智能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IFF人工智能报告》(下称《报告》)共分为五部分,前两部分已于2024年发布,内容聚焦 AI 企业和科研创新两大主题;7月28日,IFF正式发布《报告》第三部分,该部分从人才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全球AI产业的竞争格局。会上,专家表示,后续还将发出的《报告》其余两部分将覆盖AI政策监管和市场接受度等话题。
据周建介绍,“AI人才”是指AI行业的从业人员,此次报告的结论基于IFF自建的全球 AI 人才真实世界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官网、全球范围内的科研论文、商业猎头公司与政府的数据库,以及职业社交平台等。
AI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根据《报告》中的调查结果,有近50%的AI人才从事技术研发(32.6%)与数据分析(16.2%)工作;在AI行业中,各大企业的招聘也以研发类的人才为主。对此,周建认为,该现象表明AI行业仍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周建进一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AI行业中有相当比例的从业者正从事“AI垂直应用场景”中的工作,例如自动驾驶与机器人(8.3%),创意与内容生成(5.2%)与教育(2.7%)这三个板块。
“2022年12月ChatGPT的推出,可能是导致AI行业发展提速的关键性事件”,周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2019年开始,全球AI从业者的数量开始逐步增长;自2022年末开始,全球AI从业者数量的增速大幅上升。
《报告》显示,在全球AI产业中,约77.3%的AI人才在AI行业中工作的年限少于3年。其中,工作年限少于或等于1年的从业者占大多数(41.80%),工作年限1-3年的占比达35.50%,只有7.88%的从业者工作年限在5-10年区间。
周建进一步解释道,“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可以吸引市场的注意力,从而为AI相关领域吸引更多的投资,对AI领域的发展具有“催化作用”。
IFF人工智能委员会协调员Patrick Glauner指出,目前各国对于AI发展的规管各有差异,例如德国非常关心数据和隐私保护,而美国对于数据和隐私的管辖则宽松很多,中国对AI的规管则体现在“过滤器”上。
据悉,“过滤器”是一套筛查算法,用于实时检测并拦截AI模型输出的违法、有害或不当内容,以确保输出内容的合规。Patrick Glauner进一步表示,DeepSeek就拥有较强的“过滤器” 。
AI人才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在AI行业加速发展的同时,《报告》指出,AI人才的短缺已成为AI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但仍对未来5年内AI人才的增长提出了乐观的预期,并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AI人才数量将会增长285万至约585万。
“报告中预测AI人才数量将呈线性增长,实际上,AI人才的数量也可能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未来数量可能会比预测值更多。”Patrick Glauner补充道。
根据《报告》,在全球排名前十AI企业中,共有4家为中国企业,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和字节跳动。周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排名基于企业聘请AI人才的数量。《报告》显示,剩余6家均为美国企业,分别为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企业,以及摩根大通银行与高盛两家投资银行。
全球产出AI人才最多的十大高校中,中国高校占4所,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大学有5所,分别为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剩余1所为英国的牛津大学。
FSDC行政总监区景麟指出,香港正通过教育改革和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等吸纳和培养AI人才。根据最新的2025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有3所大学跻身全球数据科学与AI学科的前20,与此同时,据香港特区政府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其中约24万宗已获批,已有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到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