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广州报道
7月29日,广州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万亿元,达15080.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
上半年广州经济数据有何特点?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广州全市需求端率先回暖,促进效益回升、预期回稳。从消费看,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逐月提升;从外贸看,上半年进出口持续两位数增长,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整体看,虽然上半年GDP增速仍不及全国(5.3%)与广东(4.2%),但已呈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恢复、汽车和医药制造业降幅收窄趋势,经济转型任务艰巨。
广州市统计局进一步解释称,上半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全市流量经济激发消费潜能,新兴产业加速聚势蓄能,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因素加快累积。不过,结构性调整转变并非短期之功,全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仍需加快,强的支撑不足、新的动力不多等短板也仍需加快补齐。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上半年,广州市内外需协同发力,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
内需方面,上半年,广州全市社零额同比增长5.9%(5611.22亿元),比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好于全国(5%)、全省(3.5%),领跑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同为经国务院批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
内需的增长受市场回暖和政策利好双重影响。广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以旧换新”上半年带动销售额482.7亿元,应核销资金62.9亿元,均为全省第一。在“6·18”等带动下,上半年网络零售拉动全市社零额增长4.5个百分点。
从业态渠道来看,网络消费受政策带动效应明显,各大电商平台“以旧换新”关键词搜索量节节攀升,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一季度提升5.7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型来看,购置补贴重点覆盖的新能源车(增7.1%)、通讯器材(增1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27.6%)、家具(增3.3倍)等商品消费均保持良好增势,受需求带动,家用电冰箱、电风扇、电热水器等家电产品产量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此外,创新供给表现亮眼。广州不仅拥有完整的都市消费工业产业链,更依托较大规模的服务业能级,联动现代商贸与会展,并通过商务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业赋能,驱动供给创新紧跟消费升级潮流。
上半年,全市美妆产业继续厚积薄发,规上化妆品制造业增加值、限上化妆品零售额在前两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扩容,同比分别增长9.6%和3.7%;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等时尚休闲产品需求旺盛,实现零售额分别增长16.3%、50.7%、33%。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广州外贸表现亮眼,受优势产业出口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民企进出口持续向好、对美“抢出口”和阶段性回暖等因素,全市进出口6050.5亿元,增长15.5%,好于全国(2.9%)、全省(4%)及深圳(-1.1%)、上海(2.4%)、北京(-16.4%)等城市。
新兴产业增速较快
产业方面,广州三大支柱产业中,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两大产业并未完全恢复,拖累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上半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增速不如全省(4%)。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继续承压,增加值同比下降5.7%。
不过,在部分车企加快产品转型和新车型持续热销带动下,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此外,新能源车产出加快,累计产量同比增长9.5%,比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
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条来看,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48.4%,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2.8个百分点,折射出广州以关键零部件技术迭代为驱动,重塑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心。
上半年,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表现良好。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聚力打造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30.0%,液晶显示模组、模拟芯片、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5倍、19.5%和19.0%。重点布局的低空经济产业加速成长,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民用无人机产量快速增长37.7%。
创新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据悉,截至目前广州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94家。今年以来,全市科创型企业再次接连刷榜,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榜单上,广州有12家企业上榜,占榜单企业数量的27%;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广州上榜企业数量稳定在24家。
上半年,企业研发创新力度稳步加大,1-5月(错月),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同比分别增长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