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0 02:04:40 股吧网页版
加快以场景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场景驱动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近年来,我国围绕场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不少地方也因地制宜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但仍需进一步加力,以场景为牵引,加强供需联动,促进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

  场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包括技术、业态、管理和制度等多个层面的突破,而创新并非线性,场景驱动超越传统供给驱动和需求驱动的基本逻辑,日益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

  从内涵看,场景驱动具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鲜明导向。场景通常与特定时间、空间和内容密切相关,企业在此背景下感知和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匹配。从广义上讲,场景是最大限度化解潜在或现实痛点的过程,不仅体现为解决方案,而且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场景有任务边界清晰与模糊之分,基于场景的创新既可以是在任务边界清晰的场景中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价值创造,也可以是任务边界相对模糊或面向未来的场景下开辟新领域和新市场。因此,场景驱动就是以场景为试验、需求、政策载体,促进新技术应用、新价值创造和新产业成长,以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功能看,场景驱动呈现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关键特质。创新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商业化、产业化需要经历“魔鬼之川”“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每一次跨越都困难重重,成功率极低。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虽然已大幅提升至35%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大量创新成果表现为“沉睡的专利”,尚未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数字经济时代,场景被数据和算法所解构,具有技术验证、需求激励等功能,有力推动了技术与需求深度交互融合。场景驱动的创新除了更为精准外,还可以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进行,促进“场景问题凝练—技术方案适配—价值释放拓展”全链条贯通。

  从机制看,场景驱动优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内在机理。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创新发展的新范式,场景驱动具有问题导向、多元整合、开放创新等特征,至少可以通过两大机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一,鼓励竞争。场景本身就源自于竞争,最初主要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强调更加有效和精准提升用户体验,后向利基市场培育等领域拓展。场景往往具有开放属性,相同或相似场景下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无论是否出现主导设计,最终有助于推动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其二,促进协同。场景驱动的创新注重知识交互和跨界融合,通过产业分工、主体协同、要素融通形成泛在联系的创新共生和价值共创网络,降低技术、市场等不确定性,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

  场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逻辑

  作为影响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场景创新在国际上已有不少积极探索。如美国一些地区将XR、MR等技术创新应用于公共治理场景;欧盟发布《创新公共采购指南》为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规模化首购市场,促进经济向绿色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韩国多地利用3D技术存档历史村落,实现“时空穿越”式文化保存等。

  我国十分重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中央层面提出以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为方向,强化主体培育、加大应用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场景生态,明确首批支持建设的十个示范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程、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慧法院及智能供应链,并针对具体典型场景如智能制造等发布建设指引。

  在此基础上,各地纷纷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典型实践。北京加强场景的数据嵌入,设立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公共数据专区,选择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开展运营管理,以此牵引赋能行业发展;上海用“场景招商”替代传统的招商模式,市区两级合力推出多个“引凤场景”;深圳推进全时全域全行业场景开放,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成都以场景清单驱动技术转化,首批发布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智慧交通五大领域中20个应用场景清单;合肥以国企牵头构建场景生态,成立国有企业场景创新联盟,首批试点8家单位,已促成近30项场景合作项目落地应用。

  虽然成效显著,但场景驱动创新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束缚,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场景难以有序开放,推动创新产品首购首用也面临试错挑战。二是生态协同不足,专业场景服务机构、针对性金融工具等发展滞后,虽然政府大力推动,但企业参与度不够、场景落地不易。三是要素支撑瓶颈,场景挖掘创新需要大力引培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破解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难题,加快开放共享。四是规模效应矛盾。一些场景个性化特征和需求较多,前期研发投入较大,拓展推广较难,实现规模经济存在一定障碍。

  场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逻辑

  加快场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着力提升场景与技术、资本的生态协同效率。

  聚焦全链条。针对场景创新全链条,完善场景生态,促进多元协同。政策重点是构建“场景需求—技术供给—政策支持—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加强场景创新的专业服务支撑。各地应加快培育成立定位为“场景架构师”的专业场景服务机构,不断强化咨询、测试验证、中试熟化、集成服务等专业能力,搭建场景需求信息发布与对接的统一平台,有序开展场景挖掘、清单发布、对接路演、推广服务等相关工作。同时,推动市场化运作,明确盈利模式,形成场景创新商业闭环。加快针对碎片化场景的挖掘提炼与方案优化,探索建立场景创新知识产权高效转化和共享机制,促进跨部门、跨区域场景合作,推动技术共享和场景互认,提升各主体参与积极性和能动性。

  聚焦全要素。打造一批国有企业“场景链主”,促进新技术落地应用,逐步开放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等公共场景资源,探索增强场景挖掘开放的考核激励。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破除政务、医疗、交通、金融等关键场景数据的“数据孤岛”,形成一批数据品牌和数据产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场景服务合伙人,推进场景解决方案验证落地。加强金融支持针对性,鼓励设立专注于场景验证、规模化推广阶段的专项风险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及保险产品。加强首购首用,合理设置业绩门槛条件,给“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产品提供小批量试用机会,优化“三首”保险补偿政策及容错机制。

  聚焦全周期。从优化管理的角度来看,推动场景创新不能仅停留在促进场景落地上,还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与服务。在场景创新领域探索实施“赛马”“揭榜挂帅”,强化实效跟踪,建立应用绩效评估与动态退出机制。围绕技术带动效应与场景示范价值等,科学制定包括运行稳定性、用户满意度、成本收益比等指标的场景创新评估体系,并由第三方机构定期评估项目应用绩效。对实际效果不佳或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项目,及时中止退出。大力宣传场景创新、首购首用典型案例,推广“场景招商”,不断推动新技术场景实测、新产品验证落地和新业态推广应用。

  (作者系南京大学长江产发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