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一网友发帖反映,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呈坎村“两罗宅”,一商拍摄影为拍摄效果,在明代古民居里点燃火柴使用明火,引发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强烈担忧。同日,呈坎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上游新闻称,事情属实,辖区派出所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文物保护教育。涉事摄影师也表示,很懊悔,确实做得不对,已删除相关视频。(上游新闻 《徽州“国保”古宅内商拍摄影师点明火拍写真警方已介入摄影师致歉》)
据报道, “两罗宅”属于“国保”单位,目前宅子里仍有罗姓后人正常居住,同时也作为景点供游客参观。为了保护古建筑,连宅主人生火做饭都不允许,更何况这样的明火拍摄。这一操作既暴露出当事人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同时也引人反思:商拍行为的边界在哪儿?是时候该规范规范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近年来,商拍席卷不少景区,这种仪式感拉满的旅游新模式颇受年轻人的追捧。北海公园“人均格格”、敦煌沙漠 “人均飞天”,不少古镇古建筑也因为特有的历史感备受商拍爱好者的青睐。但与此同时,商拍行为也因为占道卡位、破坏环境、影响游客体验等问题饱受争议,一些景点公园甚至公开叫停商业拍摄活动。
到景点游览,有人爱出片有人爱风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本无可厚非。正如有网友所说,我们并不是反对商拍,但商拍行为也要讲文明讲秩序,别过火更不能玩火。在古建筑等景区内拍摄,既要遵守景区秩序,不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更要对文物对历史有所敬畏和尊重,不能做出不合理的行为与示范。
对于商拍行为,一些景区可谓是又爱又恨。毫无疑问,出圈的照片能提高景区知名度,带来一定的宣传效应,但无序的商拍也可能增加景区负担以及降低游客体验引发投诉。如何平衡好游客需求与景区管理,景区还应对商拍行为进行合理引导与规范。比如,针对一些客流量较大的景点,可对商拍行为实行预约机制;同时还可设置拍摄区域和时段,为商拍行为划定界限;对于古建筑文物类景点,还应做好相关提示,增强游客文物保护意识,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唯有合理规范商拍秩序,景区才能更好满足游客出行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商拍经济效益和景区发展保护之间的和谐共赢,同时也让“爱出片”与“爱风景”的旅行体验能够美美与共。
特约评论员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