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0 06:11:30 股吧网页版
天津津南 走出“接二连三”产业发展路
来源:经济日报

  新秧出水,翠毯渺渺。

  在天津市津南区,拥有140年种植历史的小站稻,完成了一次跃迁:从2015年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到如今超6万亩稻田,从传统大米到绿色农产品,从农耕稻作到如今的特色文旅品牌。

  天津市津南区副区长郑建立介绍,发挥乡村特色,提升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津南区作为小站稻的发源地,坚持从良种到良田,从种植到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做强品牌、“接二连三”的发展路径。

  迭代升级打破瓶颈

  种子事关粮食增产、农民丰收。

  在位于津南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水稻秧苗青葱整齐。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试种津育1875和津育1992两个新品种。同期,津南区会馆村16个新品种小站稻也在试验种植,其中天隆优619、金粳521、金粳618等已大面积推广。

  天津金谷鑫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游忠宝说:“目前,津南区种植的小站稻主要为金稻919、金稻939、津原U99等品种,都经过实验室繁育、3年试种、3年规模化种植,稻种质量和播种后的产量达到了瓶颈。”

  例如,稻穗不够饱满,稻谷细小碎粒太多,成品稻米数量减少、品质下降。而解决办法是稻种提纯或品种换代,所以金谷集团都是推广一代、试种一代、繁育一代同步进行。

  产业振兴,种业先行。2018年,天津市启动小站稻振兴计划,津南区将小站稻列为全区农业三大产业链之一,并在2024年跻身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天津市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孙富江说,提升种业质量,津南区瞄准“源”“魂”“种”。瞄准源头,津南区建设小站稻种源研发基地,加强种源保护研发。在种业上,津南区发挥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的人才优势,强化种业核心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推动小站稻种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津南支行乡村振兴金融部经理王轩说,该行充分利用信贷资金支持扩大小站稻生产规模,深入田间地头对接农户金融需求,通过创新惠农e贷、乡村振兴e贷等特色产品,扶持“津农精品”特色农业产业。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涉及小站稻种植企业和农户投放涉农贷款近2200万元。

  目前,津南区小站镇建设了45亩育秧基地,培育推广6个优质小站稻主栽品种;引进天津国际水稻研究院落户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开辟16亩稻田,作为优质水稻新品种试验区,精心打造小站稻原产地品牌。

  强链补链做优品牌

  小站稻因独特的盐碱地、运河水与有机肥孕育出独特品质。然而,随着五常稻花香、东北长粒香、泰国香米等品牌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小站稻如何脱颖而出?

  田成方、渠成网、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在津南区小站稻种植核心区——小站镇会馆村连接成片,一派喜人景象。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镇长任绍坤说,建设高标准农田也是对传统“小站稻种植系统”的传承。小站镇正以“优化种植布局,补链强链延链,串联资源要素”为主线,提高小站稻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津南区已形成会馆村种植核心区、黄台村示范种植区、操场河村拓展种植区的梯次布局。2025年,津南区还将继续投资2166万元,建设7220亩高标准农田,总量将超6万亩,占耕地保有量的50%以上。

  有“稻”更有“链”。在津南区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双层生产车间内安装了产自瑞士的精稻生产线,砻谷、分级、剖光、色选等工序应有尽有,这条先进的生产线刚刚完成了升级。

  该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新升级的电子眼、色选机,对流水线的选色、剖光、选碎等功能进行了加强,不仅提升了日思小站稻系列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还将碎米率降低了10%以上。同时,产品包装流水线每小时产能也由原来的4吨提升至10吨,大幅提升了生产加工效率。

  近两年,津南区聚焦精稻产业链,组织串联3家链主企业、60余家链上企业,合力打造国家级小站稻产业集群。目前,津南区已投资建设了12个小站稻产业集群项目,2025年新增批复项目2个。

  通过建设小站稻育秧基地、全自动包装设备提升、稻米加工车间改造等项目,津南区补链强链延链建链,全面振兴小站稻产业。

  农文旅提升附加值

  在小站人看来,小站稻不仅是“稻”,更是创业路。

  拥有10多年小站稻种植经验的齐熙彬说,在小站镇能连接成片、规模化种植的稻田不多,同时水稻亩产有限,种植成本较高。要增加收入,就要增加稻米附加值。因此,2019年,他创立盛坤田园家庭农场,承包了300亩水稻田。

  齐熙彬告诉记者,随着小站稻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稻米价格已涨到每斤4元至6元,这几年他收入可观。但长久来看,稻米要保质量,亩产有“上限”。成品小站稻亩产只有700斤至800斤,扣除农药、种子、人工、有机肥等支出,附加值提升空间有限。

  记者在现场看到,家庭农场内鲜花、绿廊围绕,成片的鱼塘虾池形成水系与稻田互通。齐熙彬说,整个家庭农场就是围绕小站稻种植的生态链。去年“十一”假期,盛坤农场刚刚开通抖音账号,优美的稻田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旅游。游客可以体验钓鱼、钓虾、钓蟹等项目,返程时还会买些小站稻。

  从津农精品到乡村文旅,津南区不断挖掘小站稻品牌潜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小站镇小站稻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已达118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小站稻产业集群项目4个。小站稻“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津农精品”等品牌认证数量达到4个。

  围绕小站镇迎新村、操场河村、会馆村等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津南区推出稻耕文化体验,实现“日夜有品”“四季有景”;2024年,5条特色旅游线路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农文商旅综合收入达1324.3万元。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于海波教授说,农业提升附加值,不是简单的“种更多、卖更贵”,而是通过文旅融合重构农业价值链——让农田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东。这条路既回应了城市人对田园的精神渴求,也为乡村注入了持久活力,提升了“小站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最终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未来,谁能将“乡土味”转化为“文化味”“体验感”,谁就能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占得先机。

  稻田里长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乡愁与诗意。在津南区,农业是风景,文化是底蕴,旅游是纽带。小站稻是粮食,更是文化的载体。会馆村、周公祠、千亩稻田展示区、沽水·孙庄民宿项目、佳沃现代农业产业园、月桥文化仓等串联起了一条“稻作文化长廊”。

  目前,津南区正在研究制定津南区202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营销能力提升行动项目方案,深入挖掘小站稻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农文旅融合的形式和内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