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0 06:16:10 股吧网页版
理性看待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
来源:经济日报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会上发布了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该研究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现行的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超25个基点,触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机制。

  随后,多家人身险公司发布公告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本次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在业内已有充分的预期。触发调整的直接原因是,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从深层次看,近年来市场整体利率水平持续走低,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长期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在“偿二代”二期规则引导下,人身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也在上升。在多重因素影响背景下,人身险产品下调预定利率有助于缓解利差损风险,促进保险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预定利率调整直接关系人身险产品的开发、备案和销售。如果频繁调整,可能会使保险产品刚上市不久就要面临下架更换。这样既影响了市场预期,也增加了保险公司产品开发和切换的成本。从本次调整幅度来看,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均下调50个基点,可谓一步到位。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仅下调25个基点,给后续产品开发留下了空间。这说明此次调整不仅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也兼顾了今后一个时期人身险市场的发展走向。比如,各人身险公司正积极发展分红型保险。此次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仅作小幅调整,正是通过利率机制引导分红型保险产品发展,促进人身险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近5年来,人身险行业经历了多轮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迭代,人身险公司在产品开发、系统切换、渠道对接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整体应对机制日趋成熟。此前已有多家人身险公司启动了新产品开发工作,并与销售渠道开展了充分的对接与培训,为产品顺利切换打下基础。

  不过,在之前的预定利率下调、产品切换过渡阶段,个别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通过夸大宣传、制造恐慌情绪等方式“炒停售”,诱导消费者在短期内集中投保。随后消费者在发现产品并不符合自身需要,又申请退保,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面对此次调整,各人身险公司应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监测,一旦发现“炒停售”苗头应及时纠正。

  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利率下行叠加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使得人身险行业发展既面临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通过此次预定利率调整,各人身险公司需要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加强对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创新,才能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