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袁丁白宇航张宁(实习生)焦文娟
一见Auto要转型做足球博主吗?不是。我们只是想蹭一下“苏超”的热度,谈谈“散装江苏”的造车大战。有意思的是,中国球迷经常用这么一句话安慰自己:足球是中国的国运平衡器,这句话放在江苏造车的赛场上正好也成立。球踢得好,车运就不太行。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苏超“南哥”的表现。
苏超排名榜,南通六战全胜高居第一,但是在造车赛道上,南通却是个多次跌倒的倒霉蛋。
位于南通西北方向的如皋,是南通代管的县级市。南通的造车故事,基本都和如皋有关。16年前的2009年,如皋设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2009这个年份,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政府也在这一年启动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由此可见,如皋对于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绝对是敏感快速的。但是,他们投资的眼光,实在是不咋地。
2010年,如皋第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陆地方舟投产,比“蔚小理”早了4到5年,不过这个时候,陆地方舟还只能生产低速电动车,也就是俗话说的“老头乐”。直到2017年,陆地方舟终于拿到了电动乘用车的许可证,但推出的产品竞争力不强,债务反而越滚越大。4年后,陆地方舟就进入了破产程序。
在陆地方舟后,如皋还先后引进了康迪、青年、赛麟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但全部翻车。青年汽车创始人庞青年2016年在如皋创办青年亚曼,生产氢燃料物流车。庞青年当年到处宣传,研发出"水氢发动机",号称"加水就能跑",现在看来就是一场骗局,这里说句题外话,后来庞青年又找了一个南开头的城市南阳继续忽悠。同一年,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用50万美元买下了美国赛麟汽车品牌的知识产权使用权,然后将其包装成价值66亿元的技术资产,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如皋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江苏赛麟汽车,但赛麟最后只卖出了31辆"老头乐";还是在2016年,康迪电动车被爆出存在严重的骗补行,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康迪江苏项目整改。
整车厂引进连续交学费,让南通不得不重新考虑产业方向。目前,南通汽车产业的重点已经调整为零部件配套领域。
说完南通,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南哥:安徽省会——哦不,江苏省会南京。
南京是老资格的汽车工业城市。1958年,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生产跃进牌轻型卡车。直到现在,南京都是中国轻型卡车的重要生产基地。1985年,南汽引进了意大利依维柯公司的轻型商用车技术,依维柯一度在中国成为短头轻型客车的代名词,与日系的平头轻型客车分庭抗礼。2005年,南汽收购破产的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核心资产,将英国人至今还在自豪的民族品牌——名爵(MG)收入怀中。2007年,在国家发改委推动下,上汽集团现金收购南汽集团100%股权,名爵品牌也由此归入上汽旗下。如今,名爵在国内销量低迷,却是中国电动车对欧洲出口的明星产品,颇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引入、培育这块,南京的表现,就远不如真正的安徽省会合肥了。过去十年间,知豆、前途、博郡、拜腾、银隆、敏安等一批造车新势力先后落户南京,又都接连失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大浪淘沙的那个沙。
其中,知豆汽车在2017年达到年销量4.3万辆的巅峰,在2018年补贴政策调整后,因续航里程短、技术不达标,失去补贴优势,销量下滑,最终破产。2020年后,敏安、博郡、前途都因融资断裂而失败,曾经最被外界看好的拜腾汽车,6轮融资累计84亿元,却连一台量产车都没造出来,反而爆出奢华消费,5000万买零食的丑闻。
目前,能公开查询到的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停留在2023年,数字是20.1万辆,仅为同期合肥的三成不到。更让南京头疼的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
对比看,两位“南哥”造车踩坑,原因各有不同。南通是县域招商过于激进以致风险失控,南京面临的则是产业升级的挑战。但二者也都指向了同一个教训:地方政府在产业引进上不能"重量不重质",政策支持要从"输血"转向"造血",更加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