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上市申请第一轮问询回复不到一个月,金达钛业迎来了北交所第二轮问询。监管在问询函提示,收入核查充分性及业绩下滑风险等问题均涉及重大事项提示与风险揭示,并要求金达钛业于20个工作日内逐项落实回复。

来源:北交所网站
在海绵钛价格持续下行、可比同行收入普遍萎缩的背景下,金达钛业却在2024年向宝钛股份及其贸易商钛谷新材料合计销售数量、金额分别上涨33.35%、11.37%,这一异常走势迅速引来北交所关注。
北交所指出,2024年宝钛股份整体收入下滑3.9%,其海绵钛子公司宝钛华神收入下滑12.26%,而金达钛业同期对宝钛体系的销售却量价齐升。
北交所要求金达钛业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钛谷新材料向宝钛股份销售发行人产品的类别、数量、金额,产品类别是否存在差异,并追问金达钛业与钛谷新材料、宝钛股份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其他利益安排。
与此同时,北交所注意到金达钛业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可比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报告期各期末及期后发行人在手订单及转化率、产能变化等情况,分析发行人是否存在业绩下滑风险,并视情况进行风险揭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问题在北交所第一轮问询中已经关注过。在第一轮问询函中,北交所指出,根据申请文件,报告期内金钛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上涨,各期分别为10.1亿元、12.56亿元、16.24亿元、7.58亿元。其中,报告期各期贸易商收入分别为510.16万元、555.54万元、14,339.47万元、7,608.76万元,占比分别为0.50%、0.44%、8.83%、10.04%。前五大客户中包含多名新增贸易商客户,且向发行人采购占同类采购比例较高,钛谷新材终端客户系发行人直接客户宝钛股份。北交所要求金钛股份说明贸易商收入大幅上涨合理性、收入增长的合理性以及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及下滑风险等问题。
固定资产“飞升”同样被监管层层追问。北交所指出,2022年-2024年,公司固定资产原值增加8.46亿元,土地使用权增加0.82亿元,2024年末在建工程余额仍高达1.42亿元。
北交所在要求金达钛业逐条回应:
其一,说明报告期内工程、设备相关供应商的选取标准及符合情况,并解释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分散的情况与同行业公司是否一致及合理性;
其二,结合宝钛华神、云南国钛的单位产能造价,说明预算金额与决算金额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用同期同地区建筑造价验证工程造价的公允性;
其三,列举向关联方金达钼业多笔零间隔土地交易,要求解释金达钼业取得土地后短期内向发行人销售的原因,发行人不直接采购的商业合理性;
其四,披露巨翔建筑将工程转包给关联方宏基建筑、宏基建筑出纳个人卡收付工程款等情形,监管要求说明宏基建筑日常经营往来通过出纳王瑶个人卡收付的原因,王瑶通过现金向工程队伍发放工资、员工福利费及业务招待费的具体金额,相关支撑证据是否完备,人工成本是否完整、准确,并核查发行人及其关键主体与巨翔建筑、宏基建筑及其关键主体之间是否存在异常资金往来。
成本核算口径的不一致亦被监管揪出。北交所发现,金达钛业目前对正品海绵钛与等外钛采用“产量+0.5倍产值系数”分摊成本,但对同为正品的三档级别却仅以产量分摊。
北交所要求金达钛业进一步论述使用产量、产值两种基础分摊海绵钛成本的合理性,能否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产品的实际成本,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金达钛业还有危险化学品许可的缺失问题直接触及合规底线。北交所指出,公司在全流程生产线投产后,开始对外销售硫酸、盐酸、次氯酸钠等危化副产品,但工商登记经营范围并未包含上述化学品,且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
北交所要求金达钛业结合危险化学品目录,说明上述副产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说明发行人与同行业公司在危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取得情况方面存在差异的合理性,说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续期情况及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金达钛业产能消化与折旧风险也是北交所关注的聚焦点。北交所指出,金达钛业现有全流程产线2021年4月备案,2023年投产后产能利用率尚未饱和,本次募投项目却计划再建4万吨产能,建设期4.5年、第6年达产。
北交所要求金达钛业结合当前海绵钛的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在手订单、现有客户所涉领域及历史订单情况和需求变动趋势、新客户订单开拓等情况,说明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同时,要求量化测算募投项目达产后的折旧金额与当前全流程产线折旧金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建设期及达产后资产折旧对经营业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