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许维娜)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特色产业曾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玫瑰花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窄、花农贷款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产业发展。然而,随着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山东省通过整合15项公共数据资源,采集4大项种植数据、25项加工数据,赋能玫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产、加工企业降本增效、产业服务数字化升级。”日前,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禹金涛表示,通过数据赋能,平阴玫瑰鲜花收购效率提升80%,生产管控效率提升18%,用于深加工的原材料(大花)比例由2%提升至32%,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由30亿提升至60亿元。
这一成果是国家数据局大力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缩影。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支持地方在部分领域先行先试,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
今年,国家数据局印发通知,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目前,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呈现出诸多亮点。
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表示,各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高位推动、广泛动员,凝心聚力推动试验区建设。10个地方都把试验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北京将全市数据工作统一在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框架下,浙江把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写入省党代会报告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湖北将其纳入全省重大改革事项。同时,各地数据部门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合多方力量,引导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以北京为例,其试验任务清单中的80%都有市场经营主体参与。
记者了解到,各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方向,明确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试验方向。
北京积极推动制度与实践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浙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数据领域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山东、河南等省份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路径;湖北、湖南则着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海南积极探索数据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
在积极探索与改革攻坚的进程中,各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涌现出众多创新探索和有效做法。
安徽省率先开展省级数据企业和数据产业园的培育认定工作;北京打造了“领域+场景”的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模式,已累计为60余家金融机构及70万家经营主体提供服务超过4亿次;湖北在医院部署病理AI系统,让百姓切实受益;山东打造的公路运行监测与预警发布体系,能够实现97%的事故在1小时内得到妥善处理。
禹金涛表示,山东自获批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促进数据流通利用、赋能实体经济为重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除了上述玫瑰产业的案例,山东还坚持机制先行,形成了“统筹有力、广泛参与、示范引领”的工作格局,在23个行业领域开展专项试点;坚持制度为基,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破解数据流通利用难题;坚持应用牵引,打造了“高速公路运行监测与预警发布”等典型场景,提升了路网异常情况处置效率。
栾婕还透露,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大力度支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及时跟踪评估,加强经验总结,促进互学互鉴,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