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正式颁布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成为首批获准企业。用户可通过手机App预约体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这一服务将率先在浦东金桥、花木等核心区域实现跨区域接驳。
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已发放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有4家企业拿到示范应用牌照。
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虽然只改变了两个字,但突破却很大。“示范应用”可以上路测试,但不能向用户收费,今年新一批的“示范运营”牌照可以向用户收费,跨出了商业化的一步。同时,此次牌照也是基于法规的主驾无人,意味着前台主驾可以没有安全员的存在,是“真无人驾驶”。
去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期间,记者曾经在桐乡乌镇的街头体验过呼叫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车辆。在某公交站点等待了七八分钟后,一辆车顶装载着激光雷达的车辆就出现在眼前。不过,这辆车上配备有双手离开方向盘的安全员,乘客也只能从几个固定点位上下车,所以体验下来没有太大的“新奇感”。
“萝卜快跑”落地乌镇已经4年多,但桐乡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受相关政策限制,无人驾驶的商业运营的资格难以得到合法性认定和保障,仍以测试为主,因此仍未进入规模化示范应用阶段。
无论是主驾无人还是配备安全员,在长三角,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试运行相关项目。
这一次,除了一批拿到示范运营牌照的企业外,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和奇瑞汽车、锦江出租合作,获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基于法规的主驾无人公开道路载人自动驾驶出行示范应用服务,尽管由于是“示范应用”不能收费,但主驾无人,副驾配备一位安全员。这种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传统出租车企业的双主体运营模式,也是上海牌照发放的一大亮点,比如百度智行就与大众交通集团展开了合作。
另外,2022年8月,“萝卜快跑”在合肥开启商业化试点,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2022年9月,T3出行宣布与轻舟智航在苏州正式联合启动Robotaxi的公开运营;2023年,安途智行在杭州落地,次年1月,两条智能网联汽车RoboTaxi示范运营线路成功开通,累计运营里程4.5万公里,体验人次接近1万。
除了无人驾驶出租车,这几年,无人驾驶的公交车也在长三角多地纷纷上路。比如去年11月,桐乡就新开通一条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应用体验线,由9辆L4级自动驾驶巴士负责接驳游客,在乌镇共富集市、“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两站之间往返。
今年5月,南京首批L4级无人驾驶公交车也“上路”了,由开沃集团创维汽车为南京公交定制,自主研发生产。今年7月初,无锡更是“上新”了两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并首次将无人驾驶公交无缝接入常规公交线路运营,其中快5线贯穿无锡经开区核心区域,往返约20公里,是目前江苏省内最长无人驾驶公交线路。
还有苏州、杭州、绍兴……在长三角,无人驾驶公交车既覆盖了一些接驳需求的“微循环”场景,也有文旅融合项目,或者直连机场和高铁站的通勤线路。尽管基本还是处于示范应用和测试内跑阶段,但各地公交公司对无人驾驶公交的未来仍然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各方面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有可能更进一步,走向商业化。
随着无人驾驶在长三角多地先行先试,那些宛如科幻场景的未来也许很快就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