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共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罚没7.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653件。其中,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一起“重庆慕尼勃朗酒业非法添加案”。
通报称,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饮用“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出现不适。经检测,该啤酒含有“O-丙基伐地那非”成分。这是一种功能类似于处方药“伟哥”的物质,过量服用会引发心血管异常、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属于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严禁在食品中添加。
通报表示,经查,涉案企业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该款啤酒67箱。2025年2月,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对违法企业作出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并将该企业及上游生产企业涉嫌犯罪线索一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南都记者发现,近年来,国内曾查处多起非法添加O-丙基伐地那非案例。
例如,2024年3月,湖北省枣阳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生产、销售添加新型那非类衍生物的有毒有害食品案开庭审理。
据悉,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被告人张某从梁某处购买无任何合法凭证的“新型原料”20公斤左右,委托丘某在生产具有补肾壮阳功能的某品牌人参牡蛎压片糖果中掺入该原料,共计生产三万余盒,再销售给上海的张某甲,销售金额共计130.2万元,由张某甲创建代理微信群,销往全国各地。经检测,该糖果中含有国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有害化学成分O-丙基伐地那非。
此外,今年7月,新疆公安环食药侦部门公布了喀什地区疏勒县阿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饮料)案。
据了解,2023年12月,喀什地区疏勒县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侦破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打掉窝点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含有违禁成分饮料800余箱,涉案金额1900万余元。
经查,2021年以来,以麦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先后多次将那非类衍生物(O-丙基伐地那非和丙氧苯基羟基伐地那非)非法添加到“美甲乃”的饮料中,饮料通过线下代理商、零售店在疆内和疆外多地进行销售。2025年5月,疏勒县人民法院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主犯麦某、阿某等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至11年不等,并处罚金30万至300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