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实现了5.3%的增速。下半年宏观政策如何发力,备受市场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同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会议提出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会议还对下半年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宏观政策适时加力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会议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在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较多的情况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仍有难度,物价低位运行,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下跌。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数据亮眼,客观上有“抢出口”“抢转口”因素,出口需求存在提前透支情况,中美经贸摩擦将持续考验我国出口韧性和企业应变能力。好消息是,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最新进展。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政治局会议明确,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已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既定各项政策部署正在有序推进,下半年GDP增速只要4.7%就可以实现全年目标,故目前出台大规模刺激性政策的必要性不大。
李迅雷认为,短期内政策仍将保持定力,下半年或有两条主线:一个是精准施策。在不增列赤字、不增发国债的前提下,发力空间在于调整年初预算安排的结构、优化额度在各省之间的分配、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和化债的额度,具体方向可能包括增加稳就业和稳外贸支出、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等。二是灵活应对,根据前期政策效果相机抉择是否进一步加大力度,并密切跟踪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对国内的影响传导,常态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预研储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财政政策仍将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和重要抓手。要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工具,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民生保障,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正式的股市平准基金取代中央汇金操作稳股市也有必要继续研究探索。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风险挑战,扩大内需成为关键之举。
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按计划将于10月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除了“两新”,更多的提振消费增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政策举措落实工作。会议要求,要找准关键着力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多元化供给,扩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投资,把内需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旨在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吴盖日前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一方面,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另一方面,支持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消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服务消费是当前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占比在提升。假日消费拉动作用下,相关的文体休闲、交通出行服务消费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此前撰文表示,扩大服务消费,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打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聚焦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围绕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出台支持政策和专项举措,扩大多元化服务供给。
政治局会议还提到,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把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起来,是当前扩大内需的一大发力点。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将助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建议,涉及就业和民生保障的相关政策要加大力度,兜牢发展的底线要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大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力度,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在“两重”“两新”基础上,增加“两保”(居民社保和居民医保)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普惠性。
“两重”方面,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与此同时,多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加快。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第一财经,下半年有可能上调支持“两重”投资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用于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和国企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发行额度也可能上调,这将给基建投资提速提供充足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