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检测报告让辛选集团陷入健康风波,同时也将整个卫生巾行业推入信任危机。
近日,有消费者举报快手头部主播辛有志所创企业辛选旗下卫生巾品牌棉密码多批次产品检出致癌物硫脲。据悉,硫脲是一种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可诱导甲状腺功能障碍、肝毒性、生殖毒性以及免疫毒性。尽管辛选集团第一时间请求棉密码工厂所在地汕头市澄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产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不存在“致癌”的问题;棉密码也发布了一份检测机构出示的硫脲评估报告,称无纺布中硫脲残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消费者对卫生巾安全性的质疑并没有消失。
自今年“3·15”晚会曝光“翻新卫生巾”之后,卫生巾相关话题的热度长期居高不下。三无卫生巾、卫生巾出现虫卵、卫生巾实际长度“缩水”等新闻接连曝出,持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卫生巾行业高调入局了不少新玩家。黄子韬携手遥望收购卫生巾工厂,推出网红卫生巾品牌朵薇;东方甄选找了行业头部工厂倍舒特代工,生产纯棉卫生巾;三只松鼠则推出卫生巾品牌“她至美”……
不仅如此,时隔22年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首次调整,今年7月1日,卫生巾“新国标”已正式实施。分析人士认为,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卫生巾国标”的标准,将加速卫生巾行业洗牌,推动不合规企业停产,旧标产品开始限期退市。同时,“新国标”还将敦促卫生巾企业将要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推动企业研发向安全优先转型,终结“伪功能”营销乱象。

市场被稀释,头部品牌话语权变弱
“卫生巾这个行业并不是今年才有网红入场的。”卫生巾品牌康飞飞创始人林俊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卫生巾作为一个每年都会迎来新消费者的行业,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新品牌。
据了解,除了今年高调入局的黄子韬、遥望和东方甄选外,快手头部主播辛有志早在2017年就创立了卫生巾品牌棉密码。如今,这款卫生巾品牌售卖渠道早已不局限于快手,在抖音、淘宝、小红书等渠道均已有其官方旗舰店。
“现在很多人买棉密码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是辛有志的品牌。过去有淘品牌,后来有了抖品牌、小红书品牌,中国的赛道足够大,玩法足够多,是允许新品牌不断加入的”。林俊表示。
除了网红品牌外,即使是行业内的老玩家,也在持续推出新品牌。如淘淘氧棉母公司洁伶工业,除了淘淘氧棉外,还先后推出V-GIRL未可、UWILL由意、ALL IN ONE等品牌,分别针对青春期少女、无法频繁更换卫生巾的消费者以及“一包搞定一周期”的场景。面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需求,不断有新品牌涌现。

洁伶工业官网。
除了推出新品牌外,从新玩家到老厂商,卫生巾行业的从业者们还在不断推出新概念,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近几年,短视频平台上还不断兴起益生菌卫生巾、艾叶卫生巾、中药卫生巾等新的噱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过去在私域电商渠道,还有负离子、纳米银、红豆杉卫生巾,甚至现在也有正规牌子去做益生菌卫生巾、蔓越莓抗菌卫生巾,我不是说这些概念不对,他们有些也确实做了实验证明有用,肯定也是无害的,但是这个作用就微乎其微,但消费者愿意为这样的概念买单”。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产量达到了1.20亿吨,同比增长了15.6%,销售额达到了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2%,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市场价格的整体提升。新兴渠道如微商、直播等的发展,加速了行业在低线城市与农村地区的渗透。
卫生巾的价格越来越低,品牌的集中度也出现下滑。据魔镜洞察数据显示,去年1-10月,国内线上卫生巾品类规模达160.6亿元,同比增长近30%,消费需求向中低价格段迁移,40元以下价格段销量占比由67%增长至75%。此外,卫生巾市场集中度出现下滑,头部品牌话语权变弱,中腰部品牌的增长导致卫生巾市场CR5出现小幅度下滑。
新玩家背后仍是老玩家
虽然不断有新品牌加入,但南都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卫生巾品牌依靠贴牌代工模式。
今年6月,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开售。南都记者从东方甄选处了解到,其卫生巾生产企业是倍舒特。公开资料显示,倍舒特是行业内深耕多年的厂商,1994年成立,在与哈工大机械系博士的合作下,开发了中国第一条护翼卫生巾生产线。目前旗下拥有倍舒特、慕风、妙果、Modal四大品牌,产品涵盖婴儿护理到成人护理全品类,年产能达12亿片卫生巾,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及海外多国。
遥望携手黄子韬入局卫生巾行业创立品牌朵薇,第一步就是收购工厂,从供应链入手。与常规明星贴牌不同,黄子韬团队选择了重资产路线:斥资2.75亿元收购浙江米派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改造为自动化率达90%的智慧工厂。更关键的是引入专业合伙人——遥望科技CEO谢如栋负责渠道运营,浙江省卫生用品商会会长、千芝雅董事长吴跃严控品质。这一“明星IP+专业机构+产业资本”的“铁三角模式”构建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闭环。
据谢如栋介绍,朵薇的工厂将是行业内首个“透明工厂”,接受线上监督,线上五个摄像头机位24小时开放,同时线下也接受消费者预约参观。
辛选棉密码的生产企业是广东伊美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广东伊美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粤东地区日化生产行业头部企业,专注于卫生巾OEM加工,工厂位于汕头。
“其实卫生巾厂商最大的区别在于产能,”林俊告诉南都记者,“产值上亿的工厂非常多,能生产合规卫生巾的厂商之间技术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产能,也就是能有多台高速机器在短时间生产很多产品。如果要研发新品,就需要一整台机器停下来给你打样用,成本是很高的,只有足够强势、销量足够大的品牌才能做到”。
对于网红卫生巾品牌来说,产能的确是最需要攻克的问题之一。今年6月,谢如栋及黄子韬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朵薇工厂到12月预计将增加到25条生产线,产能做到行业前三名。
新国标落地加速行业洗牌
7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新国标”),代替《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此次修订被称为“史上最严国标”,旨在解决行业乱象,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女性健康。
新国标主要修订了五方面内容:一是调整了标准适用范围,明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主要包括妇女经期卫生用品、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包括厕所用纸)和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等其他卫生用品,增加了“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等类别的术语和定义。二是细化了原材料卫生要求,增加了原材料禁用物质和生产用水要求,《化妆品完全技术规范》禁用成分的物质将禁止添加。三是优化了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与产品卫生指标中“初始污染菌”合并调整为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四是强化了产品卫生要求,根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不同产品的健康风险,按风险等级增加了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理化指标,同时调整了微生物污染指标和毒理学安全性要求。五是更新和补充了相关检测方法,调整了真菌检测方法,优化了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增加了新理化指标检测方法、部分抗(抑)菌试验方法等。
此次修订直击三大痛点:首先,禁用回收料,黑心棉彻底出局;其次,卫生棉条终于有了“身份证”;最后,破除虚标陷阱。
对于“新国标”的影响,千芝雅董事长吴跃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国标”落地前朵薇就已经是按照“新国标”的要求进行生产了。在林俊看来,“新国标”对过往所有合规的卫生巾厂商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这份标准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算高,“更大的影响在于,有些以前没有被划归到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产品,比如卫生湿巾,被划进来了,也需要遵守这个标准了。”
“其实增白剂、荧光剂以前也不让用,一直都明确的。很多指标的变化其实对厂商影响是不大的,因为大家过去也是按照更严格的标准在生产。而且检测方法明确是影响更大的,现在的检测方法更合理,精确度更高”。林俊表示,“比如过敏性测试,国标里是没有要求的,但是很多厂商也会去做。‘新国标’对于那些真的很烂的、擦边通过检测的工厂可能有影响,会加速洗牌,但是对之前一直合规生产的品牌来说,没什么影响”。
旧产品可销售至有效期为止
随着“新国标”的落地,不合规企业将停产,旧标产品开始限期退市。
对于此次辛选旗下棉密码卫生巾为什么会检测出硫脲?一位卫生巾行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可能是在生产环节用硫脲来代替茶多酚呈现中和碘颜色的效果,“茶多酚是一个常见的卫生巾芯片成分,卫生巾芯片本来就是一个宣传的噱头,哪怕是用茶多酚本身,对月经卫生健康也没什么有意义的帮助”。这位业内人士还表示,硫脲是用来体现抗氧化的,品牌方未必是故意使用了这样的成分,代工厂也不会刻意去把材料换成不好的,“代工厂还有更上游,也就是材料厂”。
但在消费者看来,硫脲毕竟有毒性,不能长时间与皮肤直接接触,因此《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将之列为禁用成分。然而,这一危险品在卫生巾中却一直没有禁用。卫生巾的两项旧国标长期以来比较粗放,只规定了“原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但对于添加物质和剂量没有更明确的规范。直到“新国标”《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15979-2024),才对添加物作了规定,要求原材料中不得添加被列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禁用成分的物质。
“新国标”7月1日正式实施,也就是说,之前市面所售、检出硫脲的棉密码卫生巾产品均为7月前生产,按照规定,旧国标卫生巾产品只要还在保质期内就可以继续销售,但不能再继续生产。
此外,在标签方面,新国标规定,消毒级产品应在销售包装上标注“消毒级”字样、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类别、消毒方法和消毒日期;在运输包装上标注“消毒级”字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或生产批号及限用使用日期。
目前市面在售卫生巾产品的生产日期多在2025年7月1日之前,多数卫生巾产品包装上的执行标准编号为GB 15979和GB/T 8939(GB/T 8939是卫生巾产品标准)同时标注,保质期为3年。


考虑到新国标实施后生产企业需要做出原材料等多方面调整,同时为避免产品的浪费,规定在新国标实施之日前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在符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的前提下,可以销售至产品标示的有效期(保质期)为止。
这意味着,在这1-2年,市面上销售的产品将处于“混乱期”,“新旧国标”产品将共存销售。
卫生巾“黑点”问题如何解决?
此前,黄子韬的朵薇卫生巾曾因出现黑点引发关注。在今年6月的一次朵薇交流会上,现场出示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此前大众关心的“黑点”检测结果与生产原料(聚乙烯、聚酰胺、聚酯等无纺布必备材料)一致,为非有害物质。吴跃在现场表示,朵薇视觉检测标准(0.3mm)严于行业标准(0.5mm)。
南都记者在各个社交平台查询发现,几乎每个卫生巾品牌都出现过有关“黑点”的投诉,不乏各个知名品牌。一位头部卫生巾品牌的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其实“黑点”往往是由于异物管控技术不到位,“异物来源可能性很多,大概率是运输或者是机台。这个需要花钱升级设备,用AI相机之类的去辨认,人眼很难完全避免。我们之前也有过,现在升级了设备,之后生产出现类似的问题就难了。”
林俊则是为了“黑点”问题曾经走访过多个工厂,“先排除消费者保存不当导致发霉的问题,工厂生产出来的卫生巾有黑点,首先有可能是卫生巾上的胶溅到了机器上,氧化后变黑,又沾到了卫生巾上,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还有可能是这一卷材料用完了,用到了材料接头的位置,材料接头是黑的;第三种情况就是材料自带的,在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那为什么出现“黑点”的卫生巾没有被淘汰?林俊向南都记者解释了行业内的“污点检测”技术,“如果装了污点检测的设备,这种一定是会被淘汰掉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个污点检测的精准度,如果调低了就识别不出来很多污点,如果调高了就会导致大量被误判有污点(如阴影)的卫生巾被淘汰。还有些卫生巾的材料有颜色或者印刷,这又给污点检测带来挑战”。
林俊透露,这两年随着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只是卫生巾工厂,甚至是原材料生产商都开始安装污点检测设备,“消费者把压力给到品牌商,品牌商给压力到工厂,工厂给压力到材料商,大家都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这是好事。但是要完全杜绝污点,目前行业内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