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周逸斐) 7月3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召开《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每经记者周逸斐摄
7月以来,多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全国最高负荷屡创新高,7月17日达到15.08亿千瓦。《报告》指出,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亿~15.7亿千瓦。
今年迎峰度夏的电力供需形势呈现出哪些新特点?除了气温因素,哪些行业是迎峰度夏期间用电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中电联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回答《每日经济新闻》现场提问时表示,今年入夏以来,气温整体呈现出梅早、高温开始时间早的特点。从6月中下旬电力负荷就快速增长,尤其是7月以来,全国多个区域及地方电力负荷不断创新高。
根据有关数据,7月4日、7月7日、7月16日、7月17日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除了气温因素,在国家“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力扩围下,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内需表现较为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工业生产、出口超预期回升。
陈亚宁进一步指出,从用电量增速看,新动能支撑作用强劲,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保持了较强韧性。
“6月当月,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分别同比增长11.0%、10.3%、8.6%、8.0%、6.9%、5.8%、4.2%,均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此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赛道拉动相关行业用电量高速增长,6月当月,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44.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4%,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3.0%。”陈亚宁说。
陈亚宁指出,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左右。8月份,将进入电力保供的关键期,从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结合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个别省份短时供需紧张,但通过最大程度的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后,可以实现电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