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本应是航运传统旺季,但当前市场需求疲软,无论是欧线还是美线,都面临货源不足的问题。”近日,上海一家国际货运公司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7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592.59点,较上期下跌3.3%。这是该指数连续第7周下跌,较6月6日的高峰下滑28.91%。
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市场旺季不旺,美线运费下降幅度最高。上海航交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25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067美元/FEU和3378美元/FEU,比6月6日的近期最高峰下降63.13%和51.31%。
此前,集装箱海运价曾一度飙涨,并在6月6日达到最高峰:美西涨至5606美元/FEU,美东涨至6939美元/FEU。
上述货运公司人士分析称,5月—6月初的大涨主要是受早前积压货物集中出货影响。这波市场出货热潮也让航运公司对美线需求过度乐观,不断增加运力投入,持续增设航线和班次。但事实上,出货潮的货量和持续时间都低于市场预期,市场供大于求,导致6月初之后,运价持续下跌。
德路里世界集装箱指数(WCI)显示,截至7月24日, WCI环比前一周下跌3.3%,约为2517美元/FEU。德路里指出,WCI在过去6周连续下跌,这表明此前因美国“暂停”提高关税而出现的美国进口激增现象,并未能像最初预期的那样产生持久影响。由于赶在关税提高前集中出货的高峰期已然过去,德路里预计该贸易航线的即期运价仍将延续下跌态势。
市场层面,航运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裁撤运力来提振运价。德路里在其7月2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空班数量预计将在第30周至第34周期间增加59%,从29次增至46次,这表明承运人试图平衡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努力。
全球最大航运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6月底发布的报告也下调全年增长率预期,鉴于北美进口货量已集中前移至上半年,预计2025年下半年,北美的进口货量增速将回落。受此影响,BIMCO预测,2025—2026年北美地区进口箱量的年均增速仅为1.6%,在全球各地区中位列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