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行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政策宣传推介会暨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成立活动,首次发布了黄埔“共享天空城”的“3+9+N”低空起降点布局体系,即3个起降枢纽、9个起降场站、N个起降点;构建以“知识城-生物岛”和“知识城-海丝城”为主廊道的“人”字形低空主航道;重点打造高端商务/观光航线、高效物流航线、医疗物资航线、政务巡检航线等多条“空中通道”。

黄埔区所构建的“3+9+N”低空航线网,是广东省首批出台的区级低空起降点和航线规划,不仅为区内各类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清晰的“空中路权”指引,更标志着黄埔区低空运行规范化、规模化时代的正式开启。
“低空基础设施就像地面的公路网,没有修建好,再先进的飞行器也难以大规模应用。”广州中雷电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星洋指出基础设施的关键,他表示,“黄埔区在低空产业基础设施上的前瞻布局和务实推进,让我们看到了低空经济真正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的曙光。”
截至今年7月,黄埔区已推动知识城和黄埔直升机场枢纽、以及九龙湖、何棠下和创新公园场站建设,已建成22个小型起降点。同时,为了保障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该区还开发了低空管理服务平台1.0版本,全区累计部署31台5G-A基站,实施对航空器通感一体化监管。
一批软硬件设施正在加速布局。如备受瞩目的低空装备智造园,这个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的产业巨舰,不仅仅是厂房的集合,更是未来低空科技的“摇篮”和“试验场”。园区内将高标准配套建设前沿技术实验室、智能化标准机库、多功能测试跑道等核心设施。目前跑道正在施工,已初具规模。
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用数据展现了低空经济的活跃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开展各类飞行活动1923次,总飞行时间243小时,飞行里程3760.57公里,获得批复使用空域408.4平方公里。

据悉,黄埔区已在全省首发了16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55项具体机会清单,在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等3大领域,开通了5条观光航线、10条物流航线、102条城市治理航线,已有多项应用场景在区内的实际生产生活中落地。
“我们计划三年内投放100架政务无人机,开放智慧物流、应急救援等10个商业化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真实广阔的市场需求。”广州开发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称。
当天,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正式揭牌成立。该联合会是由广东省低空领域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高校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创新合作组织,致力于构建“供需对接、企业合作、产业融合”的繁荣生态。它将有效整合区内低空经济领域产、学、研、用、金等各方优质资源,搭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标准制定、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政策对接的坚实桥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与融通创新。
现阶段,黄埔区已汇聚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高域等50余家上下游企业,产值规模高达148亿元。据悉,通过“新基建+场景+园区+基金”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及旗下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全力冲刺目标——到2025年底,助力全区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