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司法局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江天的感谢信,信中说“在接到法国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代表律师的投诉后,贵方的迅速行动使得涉及侵权的产品得到了处置。”
这封感谢信,是北京市公证行业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涉外法治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日,司法部组织媒体采访团来到北京市开展“‘一带一路’ 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实地了解北京市在法治护航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经验成效。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近三年,北京市公证行业共办理涉外公证事项69.2万件,出具涉外公证文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辐射“一带一路”沿线90%以上的国家。
保护法国参展商知识产权,法国大使馆发来感谢信
2024年3月,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开幕,此次交易会共有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余家展商参展。
交易会开幕前,北京市海城公证处收到了一份申请,申请人是法国干邑产区波尔多产区及香槟产区和保乐力加集团在华维护知识产权及品牌形象的相关代理方。申请人称,希望公证处申请前往成都,与当地展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局部门、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联合执法,并对其代理人的相关取证行为办理保全证据公证。
根据申请,海城公证处指派公证员随同申请人、法国使馆工作人员及相关执法部门赴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对展会期间涉嫌仿冒法国葡萄酒和烈酒产区商标及外观专利的展位及产品进行现场保全,并对相关执法活动进行了现场监督,对受理的公证事项出具了公证书,及时保护了法国参展商的知识产权。
“在接到法国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代表律师的投诉后,贵方的迅速行动使得涉及侵权的产品得到了处置,尤其是北京海城公证处为落实此项目,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干邑产区、波尔多产区以及香槟产区和保乐力加集团的品牌,都从这些行动中受益。”北京市司法局日前收到了这封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江天的感谢信。
北京市司法局公证工作处副处长杨宇浩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2017年起,海城公证处先后参加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为法国参展商商标及外国专利进行现场保全,并对执法活动进行现场见证,感谢信对北京市海城公证处在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商标权益中提供高质量的公证法律服务给予高度赞誉,也是北京公证行业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缩影。
公证为出海企业“正名”
涉外公证被称为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通行证”,也是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助推器”。
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副主任蒋笃恒表示,公证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能够为各类民商事活动主体、企业、个人出入境办理商务签证、工作签证等相关证明。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些出入境必须的派遣函、授权委托书、身份、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公证,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我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必不可少的环节。

北京市长安公证处。
近三年,北京市公证行业共办理涉外公证事项69.2万件,出具涉外公证文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辐射“一带一路”沿线90%以上的国家。
“我们所熟知的各大企业、各大基础设施项目,背后都有成百上千份公证书在发挥着作用。每一份公证书,都代表着国家的信誉和形象,”蒋笃恒说。
在企业“出海”中,公证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为企业“正名”。北京市长安公证处业务八部主任董皓介绍了一起案例:A公司系某央企下属子公司,负责我国在伊拉克大型项目中的部分工作,是整个项目进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其准备完毕全部企业材料并进行认证后向该国进行备案时被告知,该公司名称(英文)与该国贸易“黑名单”中一公司英文名一致,很可能由于不符合在该国进行贸易的条件而获拒,一旦获拒,整个项目的进展都要受到难以挽回的影响。
情急之下,企业向长安公证处寻求帮助,公证员经过研判,制定了通过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浏览、下载黑名单公司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报告》,从公司名称、股东、注册地址等信息的差异来证明其与A公司的区别的方案,办理证据保全公证。长安公证处迅速受理了该公证申请并为其出具了中文和阿拉伯语的双语公证书,代其办理了外交部和使馆的双认证,最终,A公司成功备案,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
董皓表示,通过公证程序,可以把企业的信用信息转化为具有国际间认可效力的证据,为A公司“正名”,扫除了因名称雷同导致的贸易壁垒。这也体现了公证在跨国贸易合规、法律风险防范、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维度发挥着关键作用。
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涉外公证法律服务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也给公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蒋笃恒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公证行业机构本位管理特点优势,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把服务聚焦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为促进“一带一路”贸易提供深层次的公证法律服务。
“进出口贸易中,境内外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中方企业均需要委托当地国家的律师进行协商、索赔、诉讼或仲裁。”蒋笃恒表示,在争议解决过程中,公证机构除办好传统的授权委托书公证,更要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的法律、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创设公证与仲裁、调解、诉讼、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官方民间等工作对接模式,有针对性地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从2022年5月5日起,多个驻外使领馆与国内试点公证机构合作,正式启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海外中国公民可以办理的公证书种类增多,效率也得以提升。
截至目前,北京市方圆、长安和海诚三家公证处与100多家驻外使领馆建立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合作办理机制,已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400余件。
蒋笃恒认为,海外远程视频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推广,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开发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发达,使“一带一路”从陆上、海上更扩展到了“网上”,这对公证工作提供更多技术手段、服务更广领域提出新课题。公证行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办证方式,主动与各类市场主体沟通联系,多维度拓展公证服务领域,完善硬件设施设备、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推动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扩大网络服务渠道。
他还建议,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公证行业应加强人才储备,着力培养一批熟练运用外语、精通法律规则、通晓域外文化的高素质涉外公证法律服务人才,尽快补齐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短缺和不足的短板。此外,还要引进国际贸易、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人才,形成多层次、多梯队、多领域的公证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