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1 06:41:40 股吧网页版
2025 WAIC直击|“陪伴机器人”火出圈 但其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来源:蓝鲸新闻

  蓝鲸新闻7月30日讯(记者武静静)在刚刚结束的2025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区,一群“有情绪”的机器人吸引了大量目光。它们不再主打性能参数或算力指标,而是用温暖的配色、柔软的触感和情绪感知能力,悄然改变人们对“机器人”的想象。从医用康养到儿童陪伴,一个关于“陪伴你”的机器人时代,正在走近现实。

  冷硬技术开始有“人情味”

  在一众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中,外表软萌、毛茸茸的“芙崽”显得尤为特别。这款由珞博智能于2024年推出的AI养成系潮玩,又名“Fuzozo”,主打“随身携带的情感陪伴”。

  芙崽的设定源于一个名为“毛毛星”的虚构星球——初来地球时,它们只会说一种被称为“毛毛语”的自创语言,例如“呜啊呜啊”、等发音,充满童趣和稚气。随着用户的陪伴和互动,芙崽会逐步解锁“咒语”,学会使用“地球语”与人沟通,模拟出陪伴关系中“建立信任”的过程。

  作为一款基于AI大模型的陪伴式产品,芙崽专为Z世代用户打造,形态为毛绒挂件,便于随身携带,融合多模态交互与类宠物养成机制,通过触摸、语言、动作等方式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试图缓解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孤独与焦虑。同时,芙崽还引入“碰一碰”社交玩法,支持用户通过实体接触进行快速社交扩散,强化其“潮玩”属性。

  在交互体验上,芙崽内置性格成长机制,用户可以在APP端观察其性格维度随陪伴时长、互动内容的不同而演变,形成“独一无二”的人格模型。它还会每日撰写“心事日记”,回顾与用户之间的对话与行为反馈。“有时候你会发现,它真的在意你今天有没有加班、情绪好不好。”工作人员这样形容这款产品的情感细腻度。

  这种“故事设定+性格养成”的交互方式,打破了传统玩具与用户之间的静态关系,让芙崽从一个毛绒AI装置,逐步成长为一个会记录、会共情、能陪伴的“数字朋友”。

  另一个被人围观的产品是傅利叶智能的GR-3,这也是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产品。不同于以往偏向功能型的智能助理或康复设备,GR-3采用柔肤软包覆设计和莫兰迪色系,搭配动物造型头部与拟人面部曲线,以“柔软”打破人机之间的冷感隔阂。

  “具身智能的终极命题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傅利叶方面表示,GR-3的推出意味着公司正在将人形机器人从医疗辅助向情绪陪伴过渡。其全感交互系统不仅支持语言、视觉识别,更试图捕捉人的情绪波动,从而做出“温度感知”的响应。

  这类尝试也在家庭场景中蔓延开来。心大陆的“嘟嘟”专为3–8岁儿童设计,不只是一个可以讲故事、互动聊天的玩伴,它还融合了儿童行为量表系统,根据孩子的语言、语气与行为习惯生成天赋潜能分析。“AI不是要替代家长,而是成为理解孩子情绪的新连接点。”心大陆工作人员表示。

  技术突破在不断推进这类机器人的情感边界。例如桌面宠物机器人EMO,已可以实现超过1000种微表情和动作反应,用户轻轻“摸头”就会收到回应——这些细节让人感知到机器人不仅“听懂”了指令,更有“回应”的主动性。类似地,灵宇宙推出的儿童AI学伴,也正在向“情绪共鸣”方向迭代,强调从“教知识”向“陪成长”转变。

  这些产品的共同点在于,开始构建情绪交互、角色扮演等维度的能力模型,让机器人不仅“能用”,而是“值得信任”与“可亲近”。

  热点背后:产业拐点已现,但商业模型仍待验证

  在AI大模型与情绪识别技术逐步成熟的今天,“陪伴型机器人”正在走入更多实际应用场景。然而在热度升高的另一面,这一新兴赛道在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也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很多陪伴型产品陷入了‘既不像玩具、又不像工具’的中间地带,很难清晰归入现有市场类别。”一位早期投资智能硬件赛道的投资人告诉蓝鲸科技。在他看来,真正做到“有效陪伴”的产品,要同时具备三重能力:长期使用下的情绪反馈机制、持续学习迭代的能力,以及符合人性期待的交互设计。

  他认为,目前行业中大量产品尚未跳出“表演型交互”的范畴,缺乏真正的“情感留存力”,难以持续形成用户粘性。陪伴型机器人的目标是构建一种“持续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同时建立起软硬件一体的服务系统,以及长期内容和算法的演进能力。

  一位陪伴机器人工作人员告诉蓝鲸科技,理想中的陪伴机器人不再是机器人模仿情绪,而是用户与AI共创记忆、塑造性格。这背后涉及模型个性化训练、记忆系统搭建与用户反馈机制,门槛显著提高。“这是一场从‘做工具’到‘做朋友’的思维转变。”

  其次是成本问题。越“聪明”的机器人,背后的硬件成本和AI能力栈建设越复杂。许多企业正在尝试“低成本+大模型压缩部署”的路线。但一款陪伴机器人真正走到用户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内容生态、情绪语料、个性化表达等因素的长期打磨。

  “大家都意识到,单纯做硬件卖货很难长期盈利。未来一定要走软硬一体的长期陪伴型订阅服务。”另一位产业链投资人指出,“短期热度并不代表真正穿越周期的能力。我们更看重能否沉下心来把陪伴这件事‘做重’、做深的团队。”他尤其关注儿童教育和老龄康养两个领域,“这两个人群共同特点是刚需陪伴,但又缺乏系统性支持,机器人能不能成为‘新家庭成员’,仍需要产品扎根场景打磨。”

  “陪伴型机器人”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它正站上技术演进与需求转化的交汇点。从医院康养到儿童成长,从数字宠物到虚拟角色,机器人正试图以“情绪理解”作为杠杆,撬动一个可能极具黏性的长期市场。

  但在大模型加持下的柔软外壳里,真正的护城河或许不是语音多自然、皮肤多柔软,而是:谁能真正把“陪伴”这件事,做得值得被人信任——并愿意日复一日地回头看它一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