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一家芯片企业正加紧将最新一代射频封装技术推向量产,另一家制药龙头则已经敲响港交所的钟声,借道国际资本驶向全球市场。
当“硬科技”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如何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快转化为产业动能也成为每个地方的课题。打通资金链与创新链的“最后一公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以下简称“江苏中行”)发布了一系列精准的金融机制、数字平台和创新产品。
在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新使命下,江苏中行以“科技金融中心+科创金融中心”的“双中心”组织架构为抓手,持续推动科技金融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江苏构建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目前,江苏中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230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500亿元;服务科技金融客户超3.8万户,为超1.3万户科技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
“双中心”架构锚定服务重心
面对科技型企业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金融需求差异,江苏中行结合江苏产业结构、企业分布、政策导向等实际,确立公司“科技金融中心”+普惠“科创金融中心”的双中心组织模式。通过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推动科技金融由“点状支持”走向“体系作战”。
一方面,通过设立“科技金融中心”,聚焦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联合体、头部科技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依托总分行协同机制,强化对重点园区、龙头项目的专属支持能力,为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攻关攻坚提供强支撑。
近年来,该行全面推广“中银科创+”专属授信模式,配置专岗服务,简化审批流程,设立绿色通道。围绕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该行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专属授信模式,提升授信额度,扩大客群适用范围,为更多科技型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通过科技金融专属授信模式累计为960户科技型企业批复授信额度近500亿元,授信余额超180亿元。
另一方面,设立“科创金融中心”,面向“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精准化服务。通过建立客户成长路径跃升机制,搭建从种子期、初创期到成长期、成熟期的金融梯度支持体系。
这种“分层建制、双向支撑”的架构,使得江苏中行在服务各类科技企业时更加专业、精准、高效,也为地方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数智转型打造第二曲线
科技金融的核心不仅在于“投得早、看得准”,更在于“配得精、融得快”。为此,江苏中行通过全面推进数字化能力建设,夯实科技金融的数据底座,为产业链与创新链提供更敏捷、更可视、更智能的金融支持。
围绕产业集群拓客,江苏中行开发出“1650”产业链数字拓客全景视图,对全省1500万户经营主体进行系统分析,沿着省委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16个产业集群、50条产业链”筛选出104万户企业,实现精准产业链上链。平台以超200个字段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授信风险评估、产品精准匹配与智能服务。截至目前,该行产业链授信客户达2.98万户,授信余额达8392亿元,年内新增授信923亿元。
同时,在支持中小科技企业方面,该行上线“数智普惠”移动助手,打造“白名单+地图拓客+预授信”三位一体机制,为140万家企业建立“白名单”,通过线上审批提前为35万客户授信近3200亿元,有效缩短了科创企业融资周期。截至目前,已有近4万户客户通过该平台获得贷款,贷款总额达1420亿元。
这一数字化体系的核心优势,在于“看得见、推得准、批得快”,大幅提升了银行对科技企业的识别能力、响应效率和产品匹配度,也为金融服务“硬科技”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基础。
对于不同的客群,江苏中行分类施策,提供适配的服务矩阵:面向初创期企业推出“苏知贷”“苏科贷”“苗圃贷”“开工贷”等创新产品,有效缓解企业缺抵押、缺资金等难题;面向成长期企业上线“创新积分贷”“专属授信模式”等,匹配企业扩大生产等资金需求,助力企业加速成长;面向成熟期龙头企业,则提供出口信贷、并购融资、股权直投等综合化金融工具,全面助力其国际化布局。
2025年6月23日,随着药捷安康首日上市高开,这家来自南京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成功港股上市,江苏中行全生命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又一次得到具象化体现。
生物医药企业具有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药捷安康是一家小分子新药创制平台企业,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小分子创新疗法。
在2014年成立之初,企业就在中行开立了基本账户。从早期的研发资金支持,到成长期的股权融资赋能,再到上市阶段的全面护航,江苏中行为药捷安康提供了贯穿企业发展全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境内外联动、商投行协同”的创新服务模式,以“基本户结算服务+私募融资+科技金融贷款+基石投资托管+IPO收款”的全链条服务,成功支持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企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联动投贷撬动“硬科技”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的今天,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深度耦合离不开“投早、投小、投新”的金融机制。江苏中行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围绕“硬科技”企业发展关键期持续加大投贷联动支持,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链“源头”和“薄弱环节”倾斜。
通过打造“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江苏中行联动中银资产与江苏省各级产业引导基金,设立AIC股权直投基金,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初创企业精准布局。同时,全面推进“中银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模式,与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知识产权局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截至目前,江苏中行已为全省54个区县、2538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授信208亿元。
在科技企业分类支持方面,江苏中行还设立“瞪羚企业专家服务团”,为205家瞪羚企业提供89亿元授信资金,并成为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瞪羚企业评选”的唯一国有合作银行。
通富微电是南通本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芯片产业这一硬科技关键领域。在企业集中推进“高性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射频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两大重点项目时,江苏中行联合系统内分行共同为企业提供授信支持,并协助申报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全面支持企业加速发展。截至目前,江苏中行已为企业提供11.21亿元授信并成功落地3.65亿元项目贷款,有效助力企业在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上实现突破。
未来,江苏中行将持续推进科技金融中心、科创金融中心双轮驱动,持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在助力科技创新主体成长和支持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上持续发力,努力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江苏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