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这份报告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共同编著。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日益凸显,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当日在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编制这份报告,旨在加强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引导,服务我国“双碳”目标。
据边广琦介绍,报告从政策体系、装机规模、应用场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标准体系等方面,系统总结2024年国内外新型储能发展情况;从科学谋划发展、健全市场机制、加大技术攻关、促进作用发挥和巩固产业优势等方面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展望;并系统梳理了2021至2024年新型储能主要政策、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等大事记情况。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新型储能产业稳步发展。”边广琦说,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回顾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边广琦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我国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健全电力市场机制,引导行业科学发展。
二是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全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省(区)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
三是技术创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多个试点项目为国内首次工程应用,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有力促进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与此同时,12个新型储能项目入选为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依托工程,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落地转化提供了应用场景。
四是标准体系持续健全。2024年超过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多项标准立项,覆盖规划设计、接入电网、运行控制、检修试验、后评价等多个环节,我国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局开篇之年,更是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边广琦说,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扎实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研究编制,做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工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