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南昌7月31日电(记者崔璐)近年来,无人机应用日益广泛,国内无人机保有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民用无人机在推广应用方面还面临运行安全、盈利模式等挑战。受访对象认为,民用无人机产业尚处培育阶段,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提高无人机市场使用率;加强科学管理,实现低空空域资源有效供给;支持高校、企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国内无人机保有量超500万架
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巡检、无人机表演……如今,无人机的应用愈发广泛。
“国内目前无人机保有量估计超过500万架,居全球第一。”中交协低空交通与经济专委会副会长谭翔介绍道。
相关企业增长迅猛,记者以关键词“无人机”在天眼查中搜索,共出现7万多条相关结果。
受访对象分析,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火热的背后离不开产业引导、人才支撑、市场需求等因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各地纷纷掀起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江苏、湖北、江西等多地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推动低空经济持续发展。
成立于2020年的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起初专注于无人机组网遥感观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得益于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无人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与综合服务企业。
位于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的明德新材(赣州)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无人机外壳制造为主的企业。企业销售总经理王会志称,得益于低空经济快速发展,这两年企业的订单量一直保持每年30%-40%的增长。
除了我国制造能力强、人才资源丰富为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外,无人机专业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江西空中未来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凌岳说,公司成立之初,公司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培养。这两年,无论是通过专业机构培训还是职业院校培养,无人机相关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这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应用开发提供很大帮助。
安全、盈利等问题备受业内关注
受访对象认为,当前国内无人机在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部分场景不盈利,运行安全或受外部因素影响,相关无人机管理办法有待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部分场景使用成本高不盈利。受访企业表示,当前在一些应用领域,使用无人机成本仍较高,不具有商业可持续性。以无人机配送为例,目前属于试点起步阶段,对于应用企业而言,无人机采购成本、单次运行成本均较高,为鼓励应用,一些地区对配送企业给予一定补贴。
——运行安全备受业内关注。推广应用中,无人机安全备受各方关注。比如,无人机表演中受电磁干扰造成无人机坠落的情况让应用企业感到困扰,以及无人机在极端天气情况下是否能保持性能稳定的问题。一些企业表示,目前无人机续航、材料等方面仍存在技术短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无人机有效监测不足,也影响了无人机运行安全。
——相关管理办法有待优化。多数受访对象认为,当前在民用领域,无人机推广应用遇到的较大困惑是“不好飞”。一家集无人机制造、运营、文旅等业务为一体的企业表示,现在申请建设通航机场比较复杂,耗时长。一些应用企业表示,面对客户的需求,比如表演、物流等方面,没有办法确保空域、航线的申请能够得到批准,或是多久能得到批准,这是制约企业业务开展的重要原因。
让无人机飞得安全、飞得顺畅
受访对象表示,民用无人机产业尚处于产业培育阶段,建议加强政府引导,以“无人机+”的思路解决行业、社会治理痛点,提高无人机市场使用率。加强空域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实现低空空域资源有效供给。支持高校、企业针对无人机应用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加强政府引导,以“无人机+”的思路解决行业、社会治理痛点,提高无人机市场使用率。如,针对电网输电线路设计模型与实体工程偏差的痛点,江西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无人机体巡飞扫描,结合人工智能偏差识别与三维模型动态校准技术,实现模型与实体精准匹配,能让应急指挥三维推演更贴合实际场景、外破风险智能预警更具前瞻性,真正具备实战应用价值。
——加强空域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实现低空空域资源有效供给。受访企业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空空域使用管理办法,高效协同不同飞行活动空域合理利用,让低空空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更多空域授权地方政府管理。
——支持高校、企业针对无人机应用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受访企业建议,针对当前无人机使用中面临的续航、反干扰、多技术融合等共性问题,国家出台扶持政策支持高校、企业有更大力量投入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场景研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