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1 14:16:51 股吧网页版
调研|跳出理赔框架,保险机制如何成为社会治理的“主动防线”
来源:澎湃新闻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救治费用无须等候责任认定即可垫付;当林区遭遇火灾或护林员突发意外,保险能实现快速赔付与风险防控服务同步推进……近年来,保险机制正通过制度化参与,深入嵌入突发应急、生态保护、基层保障等关键环节,在提升社会治理精度、效率和韧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段时间,澎湃新闻记者在山西调研时发现,作为综合治理体系中的专业组成部分,保险正从“事后补偿者”向“治理协同方”转变,其机制设计与运行逻辑正悄然改变社会治理方式。

  在山西,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下称道交救助基金)的运行方式创新不断。这项制度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称交强险)制度的补充,对于超出交强险赔付范围的交通事故困难群众,可以通过道交救助基金,获得及时抢救或者适当补偿。

  山西道交救助基金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全省集中管理、统一政策运作”的模式。自2019年起,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下称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承接运营的道交基金创新推出了“预担保、先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模式。

  “山西在全国首创无差别救助模式,将所有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无论责任归属、涉车类型,全部纳入7日全额预担保救治范围,彻底消除救助壁垒。”山西省公安厅交管总队/事故支队支队长张建业介绍称,事故发生后可现场出具垫付通知,并同步联动接入医疗机构。

  与“快垫付”同步建立的是“能追偿”的闭环机制。山西省财政厅地方金融处处长赵红武直言,追偿工作是道交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山西省财政厅与公安、法院、金融监管等部门建立了协同追偿机制,形成追偿合力。山西道交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每年从交强险保费中计提1%的费用,约7500万元/年,基金近年来年均使用量在1.5亿元左右,年追偿率超50%,去年追回金额7535万元,可以说山西道交基金达到平稳运行。

  自2019年8月受托运营山西省道交基金以来,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与全省173家医院建立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利用公司完善的服务网络,打造“30分钟”生命急救圈。同时,还创新研发“掌上救助”系统,并建立20项标准化制度,形成“申请-审核-垫付-追偿”全流程闭环管理。

  据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总经理唐勇介绍,5年多来,累计救助2.3万个交通事故困难家庭,垫付资金超7.16亿元,山西省交通事故死亡率从5.24%降至2.44%。

  如果说道路救助基金在应对突发交通事故中的最大价值,是将救治决策从“责任归属”中剥离出来,实现紧急救助的专业化与制度化,那么在另一类高风险场景——森林火灾、林业自然灾害防控中,保险机制也展现出“治理工具”的功能逻辑。

  山西省森林覆盖率达20.6%,森林资源丰富,但存在生态风险保障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风险减量管理薄弱等问题,现有保险覆盖主要集中于公益林,大量商品林及林下经济缺乏有效风险对冲,且传统的灾后补偿模式被动,风险隐患难以有效前置化解,效率低、代价高。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的中条山中村林场,经营面积27.09万亩,地跨沁水县3个乡镇。这一农场共有36名护林员,但由于环境艰苦、设施简陋等,年轻人都不愿从事护林员等一线岗位。林场场长孙建直言,巡护过程中遇到暴雨是常态,在山里也常常手机没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有时候还会突然窜出一个野兽。不是家里长辈有干这份工作的,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主动来。

  2023年起,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联合山西省林草局推动实施“五个一”协作机制,双方政企协同共同推动生态治理。

  其中,保障机制是核心内容。“绿色卫士”专属产品已为8700多名护林员提供意外、健康、财产等多险种保险服务,合计风险保障超138亿元;为4028万亩生态林木提供风险保障,覆盖病虫害、极端气候灾害等自然风险;并创新开办古树名木保险、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等,推动保险支持生态价值转化。

  以往林业灾害多是“谁出事谁承担”,事后补偿不仅滞后,而且难以修复生态损失。如今,保险机制“主动出击”,从灾前风控、过程监测到灾后响应一体推进,真正把风险化解关口前移。

  谈及如何运用专业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国寿财险山西分公司农村业务部负责人郭照宇表示,公司以“共建多维风控体系”为核心,发挥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通过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积、引入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建立林业专家库等,提升林草抗灾与防灾减损能力,降低生态风险对社会的影响。

  可见的是,无论是道交基金还是林险,其核心都是将高风险场景中的不可预期损失,借助制度设计和保险机制转化为可预估、可分担的责任体系。这不仅为治理体系注入了专业风险管理能力,更推动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升级,使决策精准度与执行时效性得以提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