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7月31日正式发布《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下称“工作措施”)。
专家表示,该政策与当前其他城市生育补贴政策相比,其核心差异在于政策系统性、覆盖范围、支持力度及多元化服务供给。
全文见《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
全方位保障惠及多子女家庭
在加强生育服务支持方面,其中提到,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
此外,提高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用报销标准,实现医保实时结算。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持续做好本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工作。研究完善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等人员、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未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国范围内,该政策除了落实国家提出的生育补贴政策之外,还在生育保险方面进行了突破。
“以往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并未被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而此次政策明确鼓励这部分人群加入生育保险,使他们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生育保险待遇,这体现了政策在保障人群范围上的进一步拓展。”房连泉说。
在健全住房支持政策上,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子女父母同时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优先考虑就近配租配售。
此外,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多子女家庭租赁房屋并备案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副教授施一宁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本就是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多渠道住房有效供给”主要方式,而对于“多子女家庭及三代同堂家庭的有限配租机制”则有助于提高育儿家庭的居住质量,减轻家庭压力,改善居住空间,缓解“独生父母+双职工”结构下的托育负担。
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也得到优化。根据适龄人口规模变化,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制度。不断优化财政保障政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在加强交通出行保障上,在以家庭为单位配置小客车指标时,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倾斜支持。
多地先行政策频出鼓励生育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北京之外,在今年7月30日国家发布政策之前,已有多个城市和地区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支持政策。
例如,从2025年1月1日起,山西省吕梁市对女性35岁前结婚的奖励1500元,生三孩补贴8000元。自今年6月1日起,四川省攀枝花市除育儿补贴外,还提供孕产妇1000元优生补贴,给予进行辅助生殖成功受孕的产妇5000元辅助生殖补贴,形成多层次的生育支持体系。
今年7月8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即将出台优化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体举措。
其中,湖南省相关部门已起草《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该文件下一步将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从婚恋、生育、托育、养育、教育、养老方面提出系列支持措施。
此外,江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江西省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强调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科学完善婚育假期、就业支持、生育补贴等系列激励政策。
作者:刘暄